半精纺的缺陷和不足
半精纺生产线使用棉纺设备纺制毛纤维制品,个别机台不适用小批量、多品种、多色号的特点。例如棉纺细纱机,捻度变换两面是一致的,这就严重影响了锭子的有效利用,最好能像毛细纱机那样,牵伸和捻度两面车各自能变换。如果用梳棉机制条,后面喂入没有均匀的喂入机构,只能由厂家自己制作,这是设备方面明显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有粗梳毛纺/针织绒、精梳毛纺针织绒、普梳棉纱。精梳棉纱的质量标准可用于规范厂家和用户的质量行为。而至今未出台半精纺纱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目前,厂家和客户对质量只能是私下认可,一旦出现认识相悖,没有解决纠纷的依据。“半精纺纱”没有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对“半精纺”的发展是一种潜在阻碍。
半精纺减少毛粒的实践
半精纺纱不经过精梳机去除短纤和毛粒而满足成品对纱线的要求,在制条工艺上一定要有合适的工艺才能实现目标。
首先原料在投产前要进行必要的清洗,清洗溶液的pH值要适当,以保证将原料中不利分梳、容易缠粘的油、污及化学物质去除。选择适应的和毛油、防静电剂及助剂,并控制合适的上机回潮率,延长和毛加油后的养生焖毛时间,以稳定原料的平衡回潮率。
其次,要针对不同原料制定不同的梳理工艺。对原料含毛粒、并丝多,或细度高、弹性大、深颜色的原料成条加工时,可以过两道梳理机以克服毛粒超标现象。而羊绒类纤维因梳绒时单根纤维分离状态较好,一次梳理即可。
成条工艺中会面临单根纤维分离状态和纤维长度损伤这一对矛盾,其中将原料梳理成单根纤维是主要原因。只有将原料梳理成单根状态,毛网清晰,没有纤维集束,才能保证成纱条干。纤维长度受损伤,则可调整工艺适当排除短绒,而减少毛粒和集束,只能在梳理机上解决。因此在制定成条工艺时要依据这一原则,确定给棉板的分割工艺长度,以及各梳理元件的速度、速比、隔距、分配系数、转移率等。
对半精纺的展望
半精纺系统的开发是针对特种动物纤维的加工而兴起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珍贵稀有资源的优势,将产品向高档化、四季化、内衣外穿化推进,以增长产品生命周期,这是半精纺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