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格控制生条短绒率
严格控制生条短绒率可提减少棉结的产生。研究表明,短绒(16mm)以下形成棉结的数量与棉结总数的比列为60%—70%,因此,要减少棉结就必须对各工序,特别是清梳工序的短绒产生严加控制。梳理工序是各工序中短绒增加最多的工序,从原棉到细纱各工序短绒增加的总量中,梳棉工序占61%。
因此,对梳棉工序短绒的产生应加以控制,一方面是在梳理过程中减少纤维的损伤、断裂,另一方面增加短绒的排除。一般应做到生条短绒率比棉卷短绒率的增加控制杂4%以下。
4、加强温湿度管理
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当原棉回潮率超过11%、棉卷回潮率超过8.5%时,将使除杂困难、棉结增加。特别是原棉等级低、成熟度差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为此,应使清棉和梳棉工序有较低的相对湿度,使纤维处于连续放湿状态,以控制清梳半制品的回潮率,。这样可使纤维间抱合力减少,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刚性,有利于开松、除杂、分梳和转移,减少粘连和扭结,降低棉结、杂质粒数,提高棉卷和生条结构质量。一般清棉工序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棉卷回潮率控制在6.5%—7.0%;梳棉工序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生条回潮率控制在6.5%左右。
5、清梳除杂合理分工
清梳除杂合理分配的任务,就是提高开清棉联合机和梳棉机的除杂效率,使生条含杂率控制在0.05%以下,保证纺出优质纱。
⑴提高开清棉联合机的总除杂效率:试验研究证明,国产传统老设备与现代新型清梳联设备的除杂效率有明显的差异。在原棉含杂同为2.77%的条件下,老设备生产的棉卷含杂率杂1.8%,;而现代新设备为1.0%;老设备生产的生条含杂率为0.31%,;而现代新设备仅为0.05%。因此采用性能优良的新设备,除杂效率可大大提高。
⑵提高梳棉机除杂效率
①使用80度工作角的刺辊金属针布,纺化纤为80度;
② 选用好的除尘刀及调整好除尘刀位置;
③提高盖板针布的锐度;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