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节将影响或甚至破坏织物外观,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清纱器去减少这种粗节,即从纱线中切除,最好是在纺纱过程中使之不产生。
1.细纱中的小粗节(粗节长度较短和粗度较小)产生的原因有:
(1)由于原料中短绒含量多造成的。
棉条中长、短纤维经牵伸分布不匀的变化。纤维长度越短,越经过牵仲它沿棉条长度方向分布的不匀就越大,这揭示出纤维在牵仲中会按其长度做纵向转移、分类、短纤维逐趋集中的客观事实。原料中短纤维含量多造成小粗节。它从纱条内部结构的变化说明短纤维在牵伸中运动的偏差会导致附加牵伸不匀——牵伸波。
(2)由于梳棉机盖板针布钝纤维损伤、短绒增加国时梳理度不足造成的。采用格拉夫型号supratop盖板针布(即无锡器材厂生产的JST)可以减少粗节。使用锡林前(道夫上面)分梳板可以减少粗节的产生。
(3)由于工艺设计不当造成的,突出的如头道并条机的工艺设计,由于生条中纤维定向性不良,有纤维弯钩存在,这时工艺设计不当如后区牵伸倍数太小如小于1.7倍,后区隔距不按最长纤维来改变(指棉纤维),这样条子中纤维并行度就差,加上前区牵伸倍数过大,使短纤维及前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发生的移距偏差就大,造成条子中纤维伸直度的基础很差。成纱后山于部分纤维伸直度不好纱条中纤维混乱而造成的粗节。根据某厂分析,32支纱中造成粗节由于纤维伸直度差,纤维混乱的原因占40%,短绒造成的原因占40%,棉结杂质造成的原因占15%,飞花附入及操作等其他囚素造成的原因占5%。由于工艺设计不当造成粗节、棉结增加、纤维伸直度差,条干均匀度差,单纱强力不匀率增大等弊病。
(4)并条、粗纱、细纱机的牵伸机构中皮辊、罗拉上下的清洁绒板、绒辊运行不灵,与皮辊罗拉的接触不良,不能除去皮辊、罗拉上粘着的小棉束,结果这些小棉束形成为细纱中的粗节。
2.大粗节主要在纺厂产生的,其中仅有一小部分是在前纺工段造成。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