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低细纱条干不匀。细纱条干与成纱强力呈强相关(有资料表明其相关系数在0.7以上)。工艺上可采取结合粗纱捻系数和定量选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适当的罗拉隔距、较紧的钳口和重加压,加装集合器;专件器材上可采取选用63度或65度软皮辊、内花纹皮圈、压力棒碳纤维上肖等;设备上可采取加强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良好运转;操作上可采取加强清洁工作和防疵捉疵等措施来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
2、降低细纱重量CV%值。细纱重量不匀是造成管纱之间强力不匀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细纱重量CV%值必须稳定在于2%以下,才能避免突发性的单强CV值超标。管理上可采取同一品种使用同一机型纺纱,并尽可能使所有变换齿轮的齿数统一;前后排粗纱使用不同色管,到细纱粗纱架上内二排用粗纱前排的粗纱,外二排用粗纱后排的粗纱,可减小意外牵伸,达到降低细纱重量不匀的目的。
3、合理选择细纱捻系数。如用户无要求,可考虑在不产生小辫子纱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靠近但不大于临界的捻系数,以提高成纱强力。
4、成纱重量按正偏差控制。如用户无要求,控制在+2.0%-+2.5%,可提高强力,对40支及以上纱效果好些。
5、降低细纱捻度不匀和强力不匀。调整并统一锭带张力,消除不合格锭子,保证锭与锭之间的速度基本一致;平整叶子板高低一致并调整与车平面向上微翘2-3mm,消除导纱钩起槽现象,保证良好的捻度传递效果,从而减小锭间捻度差异和捻度不匀,达到降低细纱强力不匀的目的。
6、减少成纱细节。调整统一粗纱吊锭阻尼,同时消除吊锭不灵活现象,使粗纱退绕张力基本一致,减少粗纱退绕时的意外牵伸和伸长。上下胶圈按一新一旧搭配,并严格按周期揩洗和更换,以保证其上车完好运转;钢丝圈要严格按周期更换,防止因磨灭呈缺口纺纱刮毛纱线而产生细节。要加强专件器材的修理与维护,防止上下胶圈老化、龟裂、起槽等或配合不良,以及上下销变形引起牵伸时胶圈不贴伏或内凹,皮辊不良(如起槽中凹、偏心等),罗拉偏心、振动等问题,从而减少成纱细节。
7、加强温湿度管理。细纱车间温度以26-31℃为宜,相对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回潮率控制在7.2%-8.5%,尽可能使车间各个区域的温湿度分布均匀而且稳定。使棉纤维有好的吸湿后增加其延伸性、粘附性和摩擦性,从而增加棉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提高成纱强力。五、更改细纱机粗纱架、喇叭口等装置,采用赛络纺方式纺纱,可提高成纱强力8%左右。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