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涤锦混纺纱棉结的防范措施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6日

涤锦混纺纱棉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被钢丝圈与钢领内跑道磨损口刮伤起球。经现场调查,刮伤纱的钢领与钢丝圈内跑道接触部位磨损严重,而且与纱条信道接近。经大量实物分析,发现大纱小直径的束缚层纱刮伤最严重,这是由于大纱小直径钢领板向下时气圈平直,张力大,而且钢领板下降快,纱线易受突变张力影响滑入磨损口,从而造成纱线表面起球成结。

(2)新钢领、钢丝圈上车后纱条刮伤现象严重。经调查发现新钢丝圈在较短时间内受到严重磨损,且钢丝圈内脚有粘附物。使用电镀钢领,其内跑道镀层有的呈现峰刺,,在钢丝圈走熟期由于受到较大阻力,且运转不平稳,使高速高温状态下进行滑动摩擦运动的钢丝圈热楔,造成钢领、钢丝圈间摩擦急剧增大而产生张力突变,磨损口将纱条刮毛。同时溶点低的化纤产生热融现象,纤维熔粘于钢丝圈上,更增加了阻力,造成恶性循环。

在同型号、同材质的钢领、钢丝圈生产条件下,涤锦混纺纱较其它品种纱线易产生棉结,其原因有三个:

(1)聚酯和锦纶与钢丝圈的摩擦因子较纯棉和其它混纺品种大,增加了纺纱张力和摩擦热量﹔

(2)化纤熔点低﹔

(3)钢丝圈速度高,纺纱张力大且散热性能差。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采取的措施如下:

(1)必须将钢丝圈线速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我公司将13 tex涤锦混纺纱前罗拉转速由256 r/min降至240 r/min﹔

(2)新钢领上车时,适当降低细纱机转速约20 r/min,待钢领走熟后恢复速度,并在换钢领24小时后降一号钢丝圈重量﹔

(3)随大小平车把圆整度差、跑道边缘局部磨损严重的钢领剔除,运转过程中出现刮纱条的钢领应及时报废,换上同型号使用时间相仿的钢领代替﹔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