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开发中,过去棉、毛、麻、丝都有相互独立的品种,而且有独立的面貌和风格,而现在各种产品的风格和面貌已交叉在一起。体现在纱线上是各种天然纤维的混纺,如棉毛混纺、棉麻混纺、棉丝混纺等。另一方面,新型化纤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人类生活的各种需要,如Lyocell、Modal、Formtex、Cool-max、Viloft、细旦涤纶、大豆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各种异型截面纤维等的应用及混纺,如竹纤维和Modd混纺,甲壳素纤维和Formtex混纺等。还有各种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不同细度的纤维混纺,各种不同长度的纤维混纺等。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棉纺梳棉机的针布如何应对。由于大部分新型纤维的可纺性不如传统的棉纤维或常规化纤,大部分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的梳棉机是“A”系列梳棉机,基本上以A186D和P型为主,很少采用“FA’系列新型梳棉机,更少采用清概联来开发新产品。
在大部分新产品开发中,梳棉机的速度一般不超过360r/min,甚至更低(见表1)。在针布配套上,锡林针布采用28系列的比较多,也有采用25系列的,但工作角选的比较大一些,一般在70度甚至75度密度相对也比较小,一般在550—760齿/(25.4mm)度。盖板针布一般以钻石型盖板针布为主,也有采用横密型的,在纺某些新品种时有采用702盖板针布的。对于转移比较困难的纤维,道夫针布采用45系列,或采用弧形变角齿尖和齿侧采用阶梯式沟槽式的,刺辊一般采用5615系列。
从新产品开发中针布配套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各种新型纺织原料的基本性能和棉纤维有很大的差异,在梳棉机上首先要考虑的是生产正常,也就是说生活要好做,不能出现绕锡林,转移困难,棉网下坠,成条困难等情况。因此,在以新型化纤类为主的新产品开发中,针布的配套在基本符合“矮、浅、尖、薄、密、小”这六个基本要求的同时,必须考虑纤维的可纺性,生条质量第一,产量第二。因此,锡林慢速度、针布采用高齿、大工作角的针布配套被经常采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