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实践中管纱的处理方法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6日

识别不合格的管纱

不间断的监控和优化生产过程是保持细纱质量稳定的决定性因素。与不断提高的细纱要求相对应,清纱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步骤,每种细纱清纱极限值的确定即需要细纱生产厂家的详细研究,也需要直接与使用厂家进行合作。为了通过表面指数来保证快速而有效的进行清纱,应用人员可以使用根据图11连续求出的“SFI/D偏差”这一以百分比为单位给出的值反映了络纱后的细纱平均表面波动,简化了找出或优化SFI/D 界限(±)的工作。

管纱内SFI的正常分布

试验显示,表面指数(基本/峰值)在一个管纱内的波动可达±10%,这主要是由于环锭纺纱时的张力差别。细纱拉伸强力在管纱卷绕时和纲领版升降动程中发生波动,拉伸强力在管纱底部范围内非常高。张力增加导致了细纱不均匀度增加,IPI值变差。

在设定极限值时,必须注意这一关系,因为这种波动通常不会影响织物的外观质量。侦测周期性纱疵、高常发性纱疵及不均匀度SFI/D变异对周期性纱疵最大可设定到40%。例如,木纹纱对细纱的影响,可以导致常发性纱疵和不均匀度的明显增加。剧烈增加的不均匀度(CVm)和常发性纱疵(IPI)在本例中使SFI/D偏差达到了+48%,这在针织物表面上可以明显看到云斑。


1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