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纤维长度:
1.给棉板的分梳工艺长度,应根据原棉的主体长度选用,一般掌握在<主体长度2-4毫米。调整方法一般为抬高或者降低给棉板相对机框的位置来达到改变分梳工艺长度的目的。其长度长,刺辊分梳作用减弱,容易造成束状纤维被刺辊带走或者落入车肚,造成棉网不匀和车肚落白;其长度过短,容易造成纤维损伤,短绒率明显增加。
2.锡林刺辊速比:纤维长度长,锡刺比应加大,以利于纤维伸直。
纤维长度对成纱质量影响很大,而且长度长容易形成棉结。因此,加工长纤维一定要注意减少损伤,提高纤维伸直度,防止隔距不好造成搓转形成棉结。
二·纤维的细度:
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细,可纺纱号细,强力高,条干均匀。
但纤维细度细,一般纤维单强低,刚性差,如果处理不当,受到过多过重的打击,容易损伤或折断纤维,或者相互扭结形成束丝和棉结。所以反而是短而粗的纤维在梳棉上很好加工。
纤维细度细,不能承受太多太大的打击,由于同样重量根数又多,分梳度也难保证,所以解决这一难题主要就要靠针布选型来解决。可以选用基部薄,齿密大一些同时转移良好的针布来解决。
三·成熟和强力:
1.成熟差,细度细,强力差而且长度又长时,这样的纤维是最难在梳棉加工的。给棉板与刺辊的隔距,主要分梳区的隔距都要适当放大,速度要降低,只能采用“轻定量,慢速度”的工艺;
2.相反情况,可以采用“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有利于降低棉结,提高质量;
3.所以,有时我们为了降低棉结,在配棉时加一些成熟好,强力高但长度稍短的纤维反而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