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踵趾面?
盖板铁骨截面呈T形,铁骨与曲轨接触的两个端面有踵趾面,高度相差0.56或者0.89毫米,入口为趾面【与锡林的隔距大】,出口为踵面【与盖板的隔距小】。
二·为何要设置踵趾面?踵趾差越小越好吗?
我们知道,如果不设计踵趾面,盖板与锡林的最紧点隔距是在锡林的切线处盖板的中间位置,显然,这是不符合纤维分梳的原理的。设置踵趾面后,可以使锡林和盖板的隔距符合进口大并逐步减小的原则,使得分梳质量提高。
踵趾差并非越小越好,这个数值可以通过锡林的直径以及盖板的宽度计算得出比较合理的数值【计算过程省略】。现在普遍从0.89降低到0.56是基于后排针尖的小平面而考虑的。关于后排针尖的小平面我在后面还要说到。
三·踵趾面的磨损规律:
由于踵趾面和曲轨滑动摩擦,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将会产生磨损,磨损后严重影响棉结杂质【后面我还要分析这一问题】。其磨损规律是:对于盖板反转【新机器】趾面磨损>踵面磨损;对于盖板正转【老机器】踵面磨损>趾面磨损。
四·踵趾面磨损后产生的严重后果:
踵趾面磨损后会产生3种不良情况,严重影响棉结清除:
1.踵趾面对盖板铁骨大平面的相对高度误差是决定盖板根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盖板铁骨踵趾面磨损后这个尺寸发生变化,高低不一,那么包出来的盖板肯定高低不一,隔距没办法保证,棉结没办法控制。我到过很多厂,我发现90%的厂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
2.若趾面磨损>踵面磨损,踵趾差减小,锡林与盖板最紧点隔距向盖板中部移动,隔距有增大的趋势,对清除棉结不利。
3.若踵面磨损>趾面磨损,踵趾差增大,盖板针布后排针梳理强度大,容易倒针乱针,同时有造成接针的可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