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有色纤维混和而纺成的纱称为色纺纱(本白纤维与黑色纤维混纺称为麻灰纺,其他五颜六色的纤维混纺称为彩色纺)。色纺纱中至少有两种有色纤维,多时可达六、七种或更多,有色纤维含量也从0.5%~50%不等。色纺产品的关键是色泽与混和,其中色泽是指纺织纤维的颜色,有本色纤维、染色纤维和天然彩色纤维等;混和是指把不同颜色的纤维混在一起纺纱,有混和均匀与混和不匀之分。
对于纯色纱线而言,颜色均匀且一致,若是长丝则光泽明亮,若是短纤则光泽柔和;如果是混色纱线,满足混不匀原理(即:由于纤维的颜色是不可变的,纤维间存在色差,导致色纺纱混色不匀是绝对的,混色均匀是相对的),由于纤维的颜色存在差异,若混和均匀则有朦胧迷离之感,若混和不匀则存在色差和层次,具有先锋前卫意识。
因此,色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首先是市场定位,市场定位要明确,消费群体要稳定;其次是上下游的共同合作,由于色纺产品具有贴近市场变化较快的特点,上下游的合作是产品开发的关键。
色纺纱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它颠覆了传统的先纺纱后染色的生产工艺,它具有三大优良特性。
(1)环保性。传统纺纱是先纺纱后织造、再染色,或者是先纺纱再染色,然后再织布,这是色织。这二种工艺在染色时均会造成很多的污染,而色纺纱是把染色工艺前置,先将纤维染色然后再纺纱、织造,目前纤维的染色比例在30%~35%左右,然后将染色的纤维和不染色的纤维组合纺纱,也就是说纱线中只有30%~35%的纤维需要染色,这样污染就少多了。
(2)立体效果好。色纺纱通过物理的纺纱过程,可以形成有色与本色、有色与有色(色泽不同)互搭的一种朦胧的感觉,形成“鲜而不艳、淡而不浅、浅而不淡”的效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