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并条后棉结增加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5日

2.3头、预并的后区握持距宜大不宜小鉴于前弯钩伸直需要有足够的伸直延续时间,即需要提早变速,故后区握持距宜大不宜小。一般在53~60㎜之间。纤维长,后隔距取上限,纤维短,后隔距取下限;重定量取上限,轻定量取下限;纺化纤取上限,纺棉纤取下限。头、预并的前区握持距亦可比常规放大2~3㎜,以增长弯钩伸直的延续时间,防止前弯钩来不及伸直,经搓擦形成棉结。

后区隔距放大后的工艺效果见表1、2。由表1、2可知,后区隔距放大后,棉结降低28.27%,工艺效果较显著,结果伸直度系数η'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1中的方案一、表2)。徐卅天地缘纺织有限公司在FA303并条机上试验如表3所示。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