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梳理度与梳理强度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5日

一、梳理度的计算:

一类是按分梳元件上纤维层的支数来计算,一般是计算锡林。

另一类是计算每根纤维在梳理元件上受到梳理的平均齿数。一般也是计算锡林的较多。

这两类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类计算比较简单明了,只要知道相关牵伸工艺就可以计算出梳理度了,但这种方法显然没有考虑到针布规格型号及纤维技术参数对梳理效果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梳理元件的梳理性能。
其计算公式是(以锡林为例):

梳理度=锡林直径*锡林转速*棉卷公制支数/给棉罗拉直径/给棉转速

其数值一般在8~10之间(与品种、原料、定量工艺参数等有关)。

第二类算法缺点是比较复杂,需要知道分梳元件及纤维的相关参数。优点是充分考虑了分梳元件本身的技术参数对分梳性能的影响。但计算的结果准确性往往不是很精确。

其计算公式是(以锡林为例):梳理度=道夫转移率*锡林表面总齿数*锡林转速*纤维平均长度/生条产量/纤维公制支数。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要准确计算梳理度还需要知道道夫转移率,而道夫转移率企业一般很难精确测试,只能估算,因此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

以上两类公式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应根据研究梳理度的目的进行选择,如在企业进行工艺设计及优选时就可以用第一类公式,用于比较不同工艺参数时梳理度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分析(因为此时我们的针布规格是固定的,不必考虑它的影响)。
 第二类公式主要用于分析不同规格针布对梳理度及产品质量影响的分析研究,企业进行针布型号优选时可以考虑使用,但此时道夫转移率不好掌握,如不考虑道夫转移率,则可以计算纤维在锡林一转就转移时纤维受到的梳理齿数。

当然,公式还会有许多变种,但基本思路基本是一致的,比如:

纤维梳理度=梳理面积*针布齿数*锡林速度*60/每小时产量*1000*1000*纤维的根数。

有效梳理度=梳理弧长度面积*针布齿数*锡林速度*60/每小时产量*1000*1000*纤维的根数

等等。这些公式各有道理,只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二、如何提高梳理度

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提高梳理度:

1、提高针布的齿密。

2、增加梳理面积,如增加锡林宽度、增加附加分梳元件等。

3、提高分梳件的运转,提高单位时间内参与分梳的针齿齿数。如提高锡林速度。

4、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使纤维及时转移和输出,提高针齿表面纤维的数量。

5、减小梳棉机产量,降低单位时间内梳理纤维的数量。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