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轻磨勤磨的磨针方法
对于新型金属针布的使用,有两方面的情形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一方面,在当今梳棉机的产量不断提高、锡林针布的密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即使采用高质量的金属基材和优化了的针布生产工艺,锡林针布齿尖的磨损仍然在所难免,这就给梳理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所谓"锋从磨砺出",即钝化了的针齿只有通过磨砺的方法才能恢复一定的锋利。因此,依据这两个事实,不难得出结论,对针布进行适当的磨砺有助于克服磨损,再创锋利,从而提高质量。许多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某公司对磨针前后生条棉结数进行了统计:磨针前20台车的平均棉结数为84.5粒/g,磨针后降低为74.5粒/g,降幅达11.8%。以往对磨针存在认识误区在于虽然金属针布制造技术发展了,但是磨针方法未能与时俱进所致。新型针布有着齿高较矮、齿深较浅、齿尖较薄、齿密较大、工作角较小的特征,简单地按照传统的方法磨针,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因此现在对磨针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磨。新型针布的几何尺寸决定了对针布的磨砺只能微量磨削,而且与以前的磨针方法相比应有下列一些不同之处:
(1)锡林以等于或略高于工作速度的转速转动,不再采取慢磨方式;
(2)砂轮转速为800r/min左右,磨砺火花控制在橘红色,时间掌握在6 min~8min,也可以掌握砂轮横穿机幅3次~5次,即将砂轮退出离开针布表面,不能等到均匀密集的火花消失后再将砂轮退出离开针布表面;
(3)结合手感和30倍~50倍显微镜观察,大部分针齿顶端有清晰的磨痕和前沿刃口即可。如果不够,可再磨1次~2次;
(4)锡林针布的磨砺周期参考实际梳理吨数及所纺品种而设定,如加工精梳纱一般第一次磨针时间安排在生产量达到100 t后进行,以后应逐次递减缩短周期。对于品质要求较高的细号纱,最实际有效的磨针周期应根据棉结增加的变化而设定。但要确认棉结的增加确实是由于针布磨损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原料、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5)为安全起见,一般采取顺磨,如锡林倒转。由于是轻磨,所以在齿顶的前沿不会产生严重的毛刺;
(6)磨后绝不能用钢丝刷辊刷光。金属针布针齿为棱锥体,现在高密度的锡林齿尖厚度仅有0.05 mm~0.06 mm,所以钢丝刷辊极易损伤齿尖;
(7)磨料应采用大气孔低硬度粘结砂轮,减少针齿接触磨料时间,及时散热,防止退火,同时在磨砺过程中,砂轮表面的旧砂粒不断地被打掉,暴露出新的尖锐的砂粒保证有效磨砺;
(8)可以用复合磨料块手工对高速转动的针齿进行顺向磨砺或抛光;
(9)磨针以后不应以即时的取样评定效果,因为针布可能不够光洁,纤维转移不好。应在随后的每个班内取样,观察结杂是否逐渐降低,以此评定磨针效果;
(10)对某些高硬度合金钢针布,不能用一般磨辊磨砺,因为在磨砺过程中几乎擦不出火花而无法判断磨砺程度。因此必须使用硬质磨块如陶瓷磨石在弹簧或气动压力下紧贴针布表面往复进行磨砺。压力可精确设定以防过度磨削。瑞士格拉夫公司(Graf)的TSG就是这样一种不旋转的往复磨针装置。长时间不磨针,导致针布过度磨损,难以控制棉结而不得不更换针布。新针布及针布磨损后的状态见图1。采用轻磨勤磨的方法,能产生小而整齐的齿顶和锐利的齿前沿,能多次有效恢复针齿锐度,控制棉结增长,相对延长针布使用寿命。但在每一个磨砺周期中,可能仍须采取其他工艺措施配合,以稳定生条质量。重磨会使齿顶和周边产生大量毛刺,导致梳理和锡林负荷状况恶化。
3 频繁而微量的精磨方法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