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技术是棉纺工程中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纤维梳理质量的高低,奠定了产品质量的基础;纤维梳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除杂、牵伸等工艺技术作用的发挥。因此,“梳得怎样就纺得怎样”是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共识。
系统棉纺工艺学认为:
棉纺普梳各工序棉结发生的规律是,从清棉开始,棉结逐步上升,梳棉工序后棉结数急剧下降,在并条、粗纱工序又开始回升。经过梳棉后把清棉的棉结数去除了71.4%。
梳棉是除了精梳之外唯一可以降低棉结的工序,因此梳棉机降低棉结功能发挥的好坏,或者说梳棉机降低棉结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成纱质量的好坏。
棉结从其形成的原因看,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由于原料造成的,二类是原棉初加工轧花时造成,三类是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由原料形成的棉结包括有棉籽皮上附着的纤维形成的棉结,棉腊粘着形成的棉结等;由轧花造成的棉结主要是锯齿轧花机产生的棉结多于皮辊轧花机;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棉结一是由于须条边缘毛羽造成;一是由于飞花落在须条上形成棉结;一是山于清棉握持打击形成棉结,一是由于梳理过程造成的棉结;那么,从梳棉机所处的工艺流程的位置来看,梳棉机之前,这三类棉结都已经存在,梳棉机降低棉结的任务还是较重的。
梳棉机降低棉结的前提条件:
1、在纤维进入梳棉机前具有良好的开松度。
2、纤维在分梳区均匀分布。
3、针齿对纤维具有良好的穿刺能力,能够深入到棉结内部。
4、稳定通畅的气流条件。
5、纤维具有良好的抗梳理性能。
因此,在纤维进入梳棉机前具有良好的开松度,才能使棉结更多地暴露出来,使针齿更多地接触到棉结,为梳开棉结奠定基础。
只有纤维在分梳区均匀分布,才会使单个针齿上均匀地接触到纤维,棉结也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被针齿所穿刺,从而为棉结分解开奠定基础。
针齿锐利,对纤维具有良好的穿刺能力是梳棉机分解棉结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针齿深入到棉结的内部,才有可能在梳理力的作用下使棉结得到松解。如果针齿较钝,不能对棉结有效穿刺,只是接触到棉结的表面,那么,棉结结果搓擦只会越来越紧,针齿不能有效握持纤维,还会使原来已经分离的纤维经过揉搓而变成棉结。
稳定通畅的气流条件也是梳棉机降低棉结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因为梳棉机上纤维的分梳、除杂、转移、凝聚等工艺过程都离不开气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气流条件,梳棉机的各项功能都不可能顺利完成。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