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步,整套工艺参数上机生产,设产过程中,根据制定的试验控制项目以及控制标准、实物质量对产品进行跟踪观察和控制,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偶然,确保生产的正常稳定,每工序不少于三天的质量追踪。在各工序依次设产过程中,依据试验数据和生产情况,对不尽合理的工艺参数进行优选优化。
第七步,首批纱出货后,针对用户质量要求和实际生产出的质量,考虑进一步工艺优化、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例如减少落棉、降低配棉、提高产能等等。如果产品质量超出用户要求过多,则制定工艺优化方案,并进行小样试验。
第八步,及时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必要时与用户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使用情况与下游产品生产与质量情况,为下一步的工艺调整优化提供依据。
第九步,作好整个产品设产过程的各种工艺、生产、质量数据的收集与总结分析,为下一次设产同类产品或相关产品保留必要的资料。
二、非定单化生产生产工艺设计的基本思路。
非定单化生产相较于定单化生产而言,产品的品质针对性要求稍差一些,所要面对的是市场上的所有用户,这时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是要均衡于稳定。在进行设定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是要面向高端客户,还是中端客户,或是低端产品,在这种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在哪,该类产品的整体质量情况如何,本企业的优势在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规避自身不足,产品定位是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龙头,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此为核心。而我们的工艺设计人员所要作的就是使产品质量与企业的产品定位相符,不拔高,不降低。产品质量拔高,意味着成本的提升,质量的降低则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使整个经营活动运行不畅。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对库存的原料进行分类整合,以确保主打产品,兼顾层次结构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对用棉作好计划。
第二步,根据企业的配台情况与机台的维修保养计划,合理选定各工序的车速与定量。细纱的千锭时断头率是一个企业管理的综合反映,合理选定细纱车速,让断头率控制在一个适当水平,这亲就兼顾了产量与消耗的平衡。同时在选定各半制品的定量与车速配置时,合理考虑企业的设备维修保养周期,容器具的数目与周转,半制品的存量与存放。在这些考虑的基础上,结合对台供应的情况,选择各半制品的车速。同时,在半制品的定量选定时,同样要考虑到以后的品种翻改情况,尽量使同一配棉成份的各半制品的定量相同,只在细纱工序进行支数的分类。例如,考虑到企业的产品定位,产品结构,在C32S~45S之间使用同一配棉成份,那么这个配棉成份则可以在考虑这些支数之间的配台情况下,选定同一种的粗纱及以前工序的定量。再例如,如果选定C16S~32S之间的纯棉纱,与涤棉混纺的普梳、精梳纱使用同一配棉成份,则考虑兼顾生条的配比关系(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以及纤维的弯钩状态,普梳混纺品种不推荐使用预并工序,建议生条直接混并,这就要考虑到本企业经常投产的几种混纺比例,选定的棉生条定量与涤生条定量根据根数的不同搭配出所需的混纺比例)条卷预并的牵伸要求,纯棉普梳的并条牵伸状态与需求,梳棉机的分梳状态等综合情况选定生条定量。在这些条件中,首先而且是重点考虑的是梳棉机的分梳状态、并条的牵伸状态,兼顾其他条件。在各工序的单产与供应上,同时要考虑企业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防止因平揩车的进度而出现供应紧张及不足的现象。而且不可忽视具体企业的操作水平、管理水平、车间内温湿度控制等情况、设备状态对生产运转效率的影响。
第三步,各工艺参数的具体设定。一般来说,无定单生产的产品总会是一些常规产品,例如纯棉的32S、40S,涤棉的65/35混比、C/T60/40混比等,特殊产品因其使用的局限性,所面对的只是小众而不是大众,因而一般不在企业的无定单化生产的计划之内。同样的,在这些产品而言,大多数企业都有大量的一手资料,例如历次投产时的工艺设计及部分工艺参数的变更,历次投产时的原料情况及各工序的试验数据,历次投产时的各工序的运转效率,这些都是我们在作新一次投产时重要参考资料。我们要作的就是如下思路进行:1、查阅历次投产时特别是最近一次投产时的原料、各半制品能及成纱的各试验数据,分析各试验数据的合理性。例如,清梳工序的落杂情况、短绒增长情况,各牵伸工序的牵伸效率情况,精梳的落棉短绒情况、棉结清除情况,以及成纱的粗细节数目、棉结数目、强力、重不匀等等。在对这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的工艺设计,其实也相当于一次有针对性的工艺改进优化。2、此次投产与上次投产原料变化有多少,哪些性能品质指标发生了变化,针对原料的不同,作出针对性工艺参数的变化。3、此次投产与上次投产,设备上特别是关键部件有没有改变,有哪些改变,例如,梳棉的分梳元件,锡林、盖板的针布型号与状态,有无增加固定盖板、预分梳板,牵伸部件的胶辊胶圈的硬度厚度、表面处理情况,再例如新型的纺织元件在设备的使用等等。针对这些设备的改进,对工艺进行适度的变化。4、根据此次投产与上次投产时环境的变化,对相关工艺作相应调整,例如在其他一切条件基本不变时,上次投产是在干冷的冬季,本次投产在湿热的夏季,那么,我们就要考虑,纤维在这种环境变化时发生的变化,变得弹性更好,钢性减弱,在清梳工序就要注意棉结的增长,而短绒增加的幅度会减弱。在各部张力牵伸部位,考虑纤维抱合力变强,可适当增加一些张力,防止雍条雍卷。牵伸力小幅增加,可考虑粗纱捻度减小一齿,防止细纱出硬头等等。对于新建工厂的非定单化生产工艺设计思路,可以参考前文定单化生产,只是产品的质量标准根据企业的产品定位来定就可以了。
第四步,从前到后重新计算一遍工艺参数,确保各参数准确无误,严格检查工艺上车情况,确保每项参数准确上车。
第五步,三天跟纺,观察实际的生产情况。每道工序至少有三天的跟踪,观察机台的生产是否顺利,各工序的质量是否达到了企业的内控标准。对一些不太适宜的参数进行细微优化。
第六步,基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优化。常规产品的投产的频度与每次设产后生产的时间上为我们作一系列的工艺优化提供了时间的保证,让我们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对优选前后的试验数据与生产现场进行对比,得到比较全面客观的结论。
工艺设计的过程,其实是对整个生产的综合统筹的考虑,生产的方方面面都在这个考虑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各工序的工艺参数的计算。只在全面考证了整个生过程,对各种情况都作了切实的评估,各工艺参数的设计才更有针对性。我们要作的是能够带来利润的可以流通的商品,就要规避两个误区:一是只要能纺出纱就好,二是能纺出质量非常好的纱。这两种思路都是不可取的,只有能够最大限度的带来利润的产品,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同时,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在追求质量的同时,生产的平稳同样的重要,不能平稳生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