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纺厂工艺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4日

在纺厂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原料是保障,设备是基础,工艺是关键,操作半边天。基本上反映着纺厂管理的几大主要因素。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械自动化程度日益提升,操作工的操作量日渐减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力在减小,例如清钢联的日渐普及,成卷工作在取消,落卷操作对重不匀的影响在减小,自动络筒的大面积推广,操作工对接头强力的影响在减小,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这种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对于我们设计的要求与思路的变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有一点基本不会改变,那就是无论设备、配件、新型纤维如何发展变化,纺纱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纤维变成纱线。那么,我们工艺设计中对纤维的控制就不会变。所以,工敢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在纺纱流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对纤维的控制。针对目前的企业生产情况,下面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工艺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定单化生产、非定单化生产。

一、定单化生产工艺设计的基本思路。

定单化生产,用户对产品质量、性能的要求明确,工艺设计的针对性更强,可以本着这么个设计思路:产品性能的要求——所需选定的原料——各工序的基本控制标准——各工序的供应——各工序的各具体工艺参数的设定——工艺上机后跟踪与微调——为节约成本而进行的优选优化。

下面举例来说明一下这种思路,例如:某企业接到一个每月50吨JC40S高档针织用纱的定单,需要组织生产,我们就要根据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用途来考量产品优先需要达到的几项指标:例如,细节、捻度、条干、三丝、色差等等,而强力、毛羽等指标则可以作为辅助指标。根据这些质量要求,对仓库中的原棉进行分类选择,需要选用哪些原料能够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而又不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因为我们是对库存的原料进行选择,那么根据所选原料的品质性能,对于各工序特别是清花、梳棉、精梳的落棉指标心中大致有数,以有效控制用棉成本,根据成品质量要求,对各半制品所应达到的质量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以利在投产过程中第一批纱即达到预期质量。这是工艺设计人员所需作的第一步。

第二步:根据用户交货期、产品质量要求,确定细纱的锭速、配台。根据细纱配台情况,各工序设备情况选定各半制品工序的定量、车速。在这个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备的保养周期,以确保在设备保养的正常进行情况下,可以满足用户的交货期要求;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状态、操作水平、管理水平对生产运转率的影响。而定量的选择基本有如下三个原则。1、各工序设备在较佳的牵伸倍数范围内,且对牵伸倍数进行微调时,齿轮室内相应的齿轮数目充足,特别是细纱与并条工序。2、充分考虑工厂的机台配台情况,使前后纺的各品种配台尽可能合理,而不是仅考虑此次投产的一个品种。3、综合考虑各半制品定量的品种适应性。例如本例,粗纱定量选择时,同时要考虑如果以后有45S,以至于32S等品种定单时,清花至粗纱品种可以不进行翻改,粗纱定量选择时就要兼顾这些品种生产时细纱的牵伸。再如,本例精梳定量的选择,同时考虑高比例棉涤混纺的高档用纱,在这类品种定单来到时,精梳以前工序无需翻改。再例如,某个企业各工序的机型都比较多,考虑到供应关系、车间现场、操作管理、设备保养时的生产调配等因素,半制品各机型定量尽可能设定为相同,这里面就要考虑一个质量一致性的问题,可能为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要稍牺牲一些新型设备的质量。当然,如果首先考虑的是尽可能同一品种使用同一机型。这里面其实还是一种权衡的过程,根据企业的设备配台数目、新老设备的机台比例、操作、试验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管理的规范程度来决定。

第三步,根据所选的原料,以及产品质量预期,和本企业的设备状况、空调、操作等实际情况,对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详细的设定和计算。然后根据齿轮数目,特别是牵伸齿轮以及牵伸专件情况,对各工序的定量进行细微修定,形成一份完整的工艺设计表。

第四步,根据原料情况和设计工艺时的指导思路,设定各半制品所需试验控制的项目以及各项目的指标。尤其注意与成本最相关的落棉率的控制。

第五步,重新审查一遍工艺设计表,确保每一项参数准确无误,根据交货价格、制成率、原料成本、企业运作成本,对产品利润进行预判。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