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区工艺
前区工艺主要包括前区中心距、前胶辊前冲量、钳口隔距、前中加压量等。
前区中心距关系前区王牵伸浮游区长度的大小,对握持力和牵伸力的配置至关重要,与成纱条干CV值、常发性纱疵、偶发性纱疵及突发性纱疵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国产细纱机前中罗拉隔距纺纯棉品种以19mm居多,即前区中心距为44mm使用较广。近年来,国产新型细纱机在罗拉座下销棒支承形式上作了改进,同时加压装置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不断提高,牵伸元件精度提高,前中罗拉隔距最小可达16.5 mm,前区中心距最小可达41.5mm,大大缩短了前区浮游区长度,有利于提高条干水平和缩小条干CV值差异。我司在用HP-A-310型加压机构改造的国产新型细纱机上,采用42.5mm ~ 43 mm前区中心距配置,较能符合牵伸工艺可靠性原则,兼顾了降低条干CV值、缩小CV值差异和稳定成纱纱疵的关系,取得较好效果。
前胶辊前冲量与前区浮游区长度、前区握持力、加捻三角区位置有密切关系,一般牵伸机构设计推荐以2 mm居多,在HP-A-310型加压机构改造的国产细纱机上,当前区中心距缩小为42.5 mm ~ 43mm,时,采用低硬度高弹性胶辊,适当增加1mm~1.5mm前胶辊前冲量,对前区浮游区长度、加压握持力影响不大,而对细纱加捻三角区位置有益,利于减少毛羽和断头。
上销钳口隔距对前区纤维控制和牵伸力的稳定是个重要参数, HP-C型上销配置的钳口隔距具有独特优势,共有2.5mm ~ 8 mm十档范围调整,其中常规品种使用的2.5 mm ~ 3.5 mm五档中每档以0.25 mm递增,档数调整比其它牵伸型式钳口隔距细微,便于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牵伸工艺的精细调整,以收到良好工艺效果。
前中加压量应结合胶辊性能考虑,HP-A-310型加压机构前区采用12 daN、16 daN两档压力选择,配套Shore A 630硬度Accotex J463型前胶辊时,12 daN加压量适应胶辊大中直径时使用,16 daN加压量适应胶辊磨砺后中小直径使用,以稳定握持力变化,从而提高纺纱品质的稳定性。
2 后区工艺
后区工艺主要包括后区牵伸倍数、后区中心距和粗纱捻系数等,这几项重要牵伸工艺参数需密切配合和合理配置,并适应牵伸机构特点,才能对成纱质量起到稳定和提高作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后区牵伸倍数的变化影响喂入前区纱条的条干均匀度和紧密度,随着后区牵伸增大,不仅位移牵伸波相应增大,恶化牵伸纱条条干均匀度,且位移牵伸会使纱条解体而松散,纱条紧密度随之降低,使喂入前区牵伸纱条内摩擦力场强度不足.
采用较小后区牵伸利于提高进入前区纱条均匀度和紧密度,在成纱品质上反映为细节和条干CV值效果好,但牵伸倍数减小将导致牵伸力的加大,因此较大后区中心距往往与较小后区牵伸倍数相配套,以稳定牵伸力,同时提高成纱质量。在后区工艺不变的条件下,粗纱捻系数也是影响进入前区纱条紧密度和均匀度的重要参数,随着捻系数的不断增大,对成纱粗细节将产生影响,因而体现为黑板条干和布面风格中阴影分配的变化。因此,细纱后区工艺各项参数都是相互配合的,而各工艺配置是以喂入粗纱捻系数为基础,现代粗纱机所生产的粗纱的内在结构、产量及现代细纱机牵伸机构的配置来看,以粗纱捻系数配置在110以上为基础,后区工艺适应性配置,其成纱品质较优。
结语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