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工序之间要系统起来进行分析研究。
前纺的指标好是指什么?一般来说,前纺做指标是做重量不匀率、条干、结杂等,这些指标并不能完全反应制约成纱质量指标的纤维结构、状态等。
比如,一般棉纺厂对梳棉最重视的指标就是生条结杂,有些厂为了降低结杂,盲目采用紧隔距。一些设备维修人员只要接到质检部门棉结超标的通知,唯一做的工作就是缩小隔距。这样做的结果是:棉结降下来了,但真的就会因此提高了成纱质量了吗?没有人去跟踪试验
有时候,梳棉棉结指标不错,但经过并条工序,棉结大幅升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并条工艺不适当,另一方面生条的纤维结构也存在不理想的问题。特别是,前纺的萨氏条干指标,有时候真的不能与成纱的乌斯特试验指标成正相关。因为萨氏条干反应的是纤维集合体的总体状态,反应不出单纤维的情况,而成纱截面内纤维的根数较少,单纤维状态很影响乌斯特试验指标。这些就是前后指标对应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比如原料的成熟度差、马克隆值不理想,能对前纺的重量不匀率、萨氏条干等指标有多大的影响,又能对成纱的质量指标有多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分析的。
不要只看那几个传统的指标,更要对梳理整体效果进行系统的观测,这包括结杂、短绒率、纤维损伤情况、纤维伸直平行度情况等等。跟踪试验,系统平衡各项指标,不断优选工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