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羊毛/山羊绒/蚕丝精纺面料关键工艺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3)针梳采取轻喂入、轻出条,以减少梳理毛粒。制条工艺流程为:(1)羊毛+桑蚕丝一混条(两遍) —二针—精梳;

(2)羊毛/桑蚕丝精梳条三针一末针。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5-031008-126.jpg

2.3染色

采用先混合后进行同浴一步法条染或筒子纱染色的工艺方法。同浴一步法染色中,视觉同色效应是关键。羊毛、羊绒、蚕丝虽然都是蛋白质纤维,但其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形态特征都不一样,所含的氨基酸比例不一样,如羊毛、羊绒的极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等都要高于蚕丝;蚕丝要比羊毛羊绒细得多,表面积大很多,染同等深度需要染料的数量必然会增加;蚕丝的结晶度要高于羊毛羊绒;三种纤维的等电点不同。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羊毛、羊绒、蚕丝的上染温度、上染速度、上染率不一样,所以要达到同色效应很困难。经过生产实践探索研究,发现要达到视觉同色效应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染料选择。可选用的染料较多,考虑染色条件对蚕丝、羊毛和羊绒的上色、色牢度以及对蚕丝、羊绒的损伤程度,选用部分中性染料和毛用活性染料,如兰纳山、兰纳洒脱等。实践证明,毛用活性染料染真丝的色牢度和光泽度较好,色牢度一般能达到4.5级以上。但染深色还需要后处理加碱固色。

(2)染色温度。由于羊毛、羊绒、蚕丝的表面结构不一样。低于9O℃时,羊毛、羊绒表面由于含胱氨酸的鳞片层结构比较紧密,再加上油脂含量较高,在染色过程中会阻碍染料的上染,所以羊毛和羊绒上色率很低。蚕丝结构较疏松,低温时就能上色,且上色率高,经过染色后蚕丝颜色深,而羊毛、羊绒颜色较浅;超过90℃以后,羊毛、羊绒的鳞片层充分打开,上染率大大增加,因为羊毛、羊绒的上色基团要比蚕丝高40%。所以最终超过蚕丝,造成上染到蚕丝上的染料解吸,向羊毛、羊绒转移,表现出羊毛、羊绒颜色加深,而蚕丝变浅。所以染色温度控制在90%左右,容易达到视觉同色效果。另外,还应考虑纤维的混纺比例,蚕丝含量低于30%时,应考虑羊毛、羊绒的色牢度,温度为90%;如果蚕丝含量超过30%时,则温度应低于90℃。.最好是85℃左右。

(3)pH值。pH值越低,蛋白质纤维上染速率越大,吸尽率越高,其中羊毛、羊绒上染速率高于蚕丝,所以降低pH值时,羊毛、羊绒上色率要高于蚕丝,表现出羊毛、羊绒颜色深,蚕丝浅,同色效果不好。并且pH值太低,上色太快,易造成染色不匀,损伤纤维,因此pH值应控制在5~6。

(4)元明粉用量。pH值为2~3时蚕丝出现等电点,pH值为4.2—4.8时羊毛出现等电点,两种天然纤维出现等电点的pH值差异较大。元明粉能使蚕丝膨化,所以对蚕丝起促染作用,而对羊毛羊绒起缓染作用。元明粉的用量越高,蚕丝上色量就越大。所以蚕丝所占比例大,元明粉的用量应增加],这样利于达到视觉同色效果。但元明粉的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染色不匀的现象。染深色时,一般用量为30g/L。

(5)保温时间。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蚕丝上的染料发生转移,使得蚕丝颜色变浅,而羊毛、羊绒颜色变深,不利于同色效果,一般保温时间控制在50min左右。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