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关絮用纤维制品的检测,检测依据是GB18383。
要求使用絮用纤维制品作为填充物的纺织品必须达到相关卫生安全等技术指标要求。这一标准修订后于2007年1月23日发布,2007年5月1日实施。
标准将絮用纤维制品分为生活用和非生活用两大类。标准规定: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
包括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加工成的絮片、絮毡等,在该制品中除不得出现医用纤维废弃物、国家禁止进口的废旧纤维制品、其他被严重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等,还不得使用被污染的或经脱色漂白处理的纤维下脚、废旧纤维制品下脚及再加工纤维,以及GB/T5705标准中规定的二、三类短棉绒、未洗净的动物纤维、发霉变质的絮用纤维。
另外,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包括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加工成的絮片、絮毡等,还不得检出金属物或尖锐物等有危害性的杂质。如针、铁丝、木棍等;不得检出昆虫、鸟类、啮齿动物的排泄物或其他不卫生物质;不得检出明显粉尘。
4.有关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的检测,检测依据是GB5296.4。
根据此标准规定,纺织和服装成品必须标明:号型、所用原料的成份和含量、洗涤维护方法、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使用和贮藏条件的注意事项、产品使用期限、产品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及安全技术类别等11项内容。服装产品一般除“使用期限”外,其他1O项均应标注。而当某一产品具有保健性、功能性特征(如抗菌、防蛀、阻燃等),则必须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标注方式分为耐久性和吊牌两种,其中号型、所用原料的成份和百分比含量、洗涤维护方法三项内容必须为固定于产品之上的耐久性标签。
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加入wro、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等形势变化与发展,为我国纺织产业的壮大赢得了更大的空间。但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绿色纺织”概念的普及,纺织品检测的内容也不断增多,检测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地收集国外先进的检测资料,跟踪国外最新检测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积极扩大检测项目,提高检测能力。特别是在针对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健康检测技术的正确采纳和运用上,需要加以重点研究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纺织服装产业振兴纲要》,促进纺织服装行业质量水平新的提升,迎接全球纺织服装行业激烈竞争的挑战,各级专业质检机构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强化现代服务意识,强化与国际检测水平接轨的能力。
要在国家和市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需要,努力提高自身对纺织品安全性、功能性和诚信可靠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判定能力,以便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精准的数据和权威的结论对各种不同纺织品的质地性能、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及所具有的功能做出正确评定,促进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适应现代化大都市时尚产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内涵,增强质量竞争力。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