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服装成品的断针残留。
从总体上看,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把涉及纺织品安全健康及生态环保方面的检测摆到了首要位置。通过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判定程序等多方位的约束,确保纺织产品符合安全质量要求。同时,还加强了对产品诚信度的监控。
尤其是欧洲通过近十年来生态纺织品标准(Oeko—TexStandard100)的实施,令纺织品安全
性能检测体系更加完备。目前为配合REACH法规的实施,纺织品所使用的化学品物质及配置品也在被进一步鉴别,如被证明其有害将受到使用限制,进入欧洲市场将更加困难。美国一向以严格控制纺织品燃烧性能而闻名,近期又加大了对儿童用品铅含量的控制,未经检测或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入当地市场销售。日本则对甲醛控制甚严,标准规定:进口幼儿服装不得含有甲醛,同时还十分重视对服装成品断针残留的检测,一旦发现此类情况,则整批产品拒收。
三、目前国内纺织品检测的重点项目
此处仅以一些通用性纺织品国家标准作为对象进行解读。
目前我国出台的国家标准分为推荐性和强制性两种类型,推荐性国家标准通常以“GB/T”的形式作为标准代号的开头符号,供相关生产企业参照执行。而强制性国家标准则以“GB”的形式作为标准代号的开头符号,是指生产单位、经销单位在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的标准,以确保产品(或商品)质量完全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和水准。由于目前国内纺织品及服用面料在印染、后整理等生产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含有化学物质的染料、助剂和整理剂,其中有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一定毒害作用与不良影响,存在安全隐患,违反国家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的原则、保护环境的原则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因此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对纺织品的生产和成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制约,十分必要。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纺织服装产品在原材料使用与标铭存在不一致的现象,直接影响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通过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加以制约与规范,也是必须的。
以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解读对象,国内目前纺织品通用性检测重点项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有关色差的检验。
无论是纤维、织物还是成品,都必须采用GB250—2008和GB251—2008标准评定用灰色样卡,通过评级的方式进行检测,前者用于检验织物变色状况、后者用于检验贴衬沾色状况。
2.有关纺织品基本安全性能的检测,检测依据是GB18401—2003。
该标准结合国际上纺织品安全质量的现行要求,并考虑国内实际情况,自2006年1月1日
起正式严格实施。标准共列出五大类九个项目,详见表1。
《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内销纺织服装产品必须符合表中所列
项目的指标要求。在这些项目中,如果有一项或几项指标经检验未达到标准要求,则表明被抽检样品所代表的该色种或该款式的批量产品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