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测试方法的差别。甲醛含量的测定,按样品制备方法可分成液相萃取法(JISL1040)和气相萃取法(AATCC112),再经间苯三酚和已酰丙酮比色测定甲醛含量。两种萃取法测出的同一个样品的甲醛含量有所差别,气相萃取法高于液相萃取法。Oeko2TexStandard100指定的是液相萃取法。
3 还原分解出致癌芳胺的偶氮染料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使用24种致癌芳胺作为重氮合成的纺织品用偶氮染料的国家已大大减少,但非结构性因素造成染料中含有的24种致癌芳胺经常出现。
3.1 从原料中带入致癌芳胺
由同分异构体造成。在使用对甲苯胺、对氨基苯甲醚、邻氯苯胺、甲苯胺等为原料合成偶氮染料时,因为含有少量同分异构体,如邻甲苯胺、邻氨基苯甲醚、对氯苯胺和乙萘胺等致癌芳胺,会在成品染料中被检测出。有些用对氨基苯甲醚作为原料的阳离子染料,例如,阳离子金黄GL、黄2RL、深黄GL、蓝X2GRL、蓝G2RRL、蓝GL和蓝2RL,也被检测到邻氨基苯甲醚。作为偶合组分的致癌芳胺由于转化率不高,后处理又不当,致使残留于染料中。例如以22甲氧基252甲基苯胺(对2克力西丁)作为偶合组分的活性染料,如活性黄K2R、黄棕K2GR、黄KE24RN等。
3.2 染料制造过程中副反应生成致癌芳胺
有一些老品种染料由于制造工艺陈旧,后处理马虎,使副反应生成致癌芳胺。例如,以苯胺为重氮组分时,它的重氮盐经过分子异裂等一系列反应,而生成致癌的42氨基联苯;以对硝基苯胺为重氮组分的重氮盐,经分子均裂等一系列反应而生成联苯胺。
3.3 染料应用过程中生成致癌芳胺
有些偶氮染料(颜料)虽然不采用致癌芳胺作为重氮组分,但在应用过程中受到高温、水洗、酸碱性等影响,染料会发生水解而产生致癌芳胺。例如,冰染染料的色酚AS2E水解产生对氯苯胺,AS2LB产生对氯苯胺,AS2D产生邻甲苯胺,AS2OL产生邻氨基苯甲醚等。有些有机颜料制造的涂料印花色浆,如C.I.颜料橙24(坚牢橙G)、红9(永固红FRLL)、红12(永固枣红FRR)、红13(甲苯胺紫红)及红112(永固红FGR)等生成邻甲苯胺。
3.4 假借环保型染料名称
有些假借环保型染料名称,生产联苯胺类禁用染料,若一味贪图价廉而采用这类染料将吃大亏。
4 异味
特殊气味最突出的是涂料印花织物上的气油味、树脂整理织物上的鱼腥味和涂层织物上的的溶剂味,其它如聚丙烯酸酯聚合物中未反应的丙烯酸酯单体和涤纶染色载体冬青油(水杨酸甲酯)等。
5 色牢度
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对于色牢度的要求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外,同样重视安全性和环保性。Oeko2TexStandard100的色牢度要求为:耐水、耐汗液、耐干摩擦和耐唾液;Eco2Label生态纺织品的牢度标准中则增加了耐湿摩擦和耐日晒牢度;GB18401—2003将牢度列入强制性标准。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买家又将汗2光牢度、高耐氯牢度和热迁移牢度作为采购标准。近几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常因某些色牢度不合格而受阻,例如,活性染料浅色织物的日晒牢度、深浓色织物的湿摩擦牢度以及高耐氯牢度和汗2光牢度和分散染料的热迁移牢度等。这些问题已成为热点进行探讨,涉及到新染料和助剂的开发和应用、染整工艺的改进等。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