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的检测为了更好地控制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首先必须对布面上甲醛进行检测
为了更好地控制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首先必须对布面上甲醛进行检测。目前纺织品服装中游离甲醛的测试方法为国际标准测试方法。通用为日本JZS和美国AATCC测试方法。全国纺织品标准技术委员会于1998年对GB2912—82《纺织品甲醛的测定》标准进行了修定,将老标准一分为二。
(1)现行标准为GB/T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2)GB/T29122—1998((纺织品甲醛测定的第2部分: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以上二个标准均为国际标准的同等级采用。该标准在原理上与日本JZS和美国AATCC测试方法基本相同,等级采用国际标准。
水萃取法又称液相法或A法,用于模拟人体穿着过程中织物释放甲醛的定量测定方法,适用的纺织产品使用人群。蒸气吸收法又称气相法或B法,主要模拟织物在仓储和压烫过程中释放甲醛的定量测定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甲醛含量测定。
水萃取法是通过水解作用萃取游离甲醛总量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纺织品服装的面料在40%水溶液中萃取一定时间,从织物上准萃取的甲醛被水吸收,然后将萃取液用乙酰丙酮显色,再将显色液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其吸光度,所测得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最后测出该纺织品的甲醛总量。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状态的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甲醛含量为(20mg/kg350mg/kg)之间的纺织品。目前我国现行标准《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限定》中规定只能采用这一方法。
2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说明了纺织品服装残留了一定的甲醛,而甲醛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纺织品甲醛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生产厂家、商业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为了确保广大消费者人身健康不受侵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8月6日发布
了((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国家强制性标准,并规定该标准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规定国内所有生产厂家、经销商在2002年一年中进行工艺调整,使用环保型染化料,控制甲醛含量,杜绝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纺织品服装流入市场。
该标准对纺织品和服装上甲醛含量的限定是:
婴幼儿纺织品:是指年龄在24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使用的纺织品及纺织制品。如尿布、尿裤、内衣、围嘴、睡衣、袜子等。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mg/kg;直接接触皮肤类的纺织品有:文胸、腹带、针织内衣、衬衫、裤子、裙子、睡衣、床上用品等。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的服装有:毛衫、外衣,裙子,裤子等。室内装饰类产品有:室内、飞机、车内、船等使用的纺织品用品,主要是桌布、窗帘、沙发罩,床罩、墙布等。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如果以上所检指标超过限定值,将判该批产品全部不合格。
3织品服装甲醛含量的控制
(1)生产厂的控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免烫西裤,免烫衬衫、涂料印花睡衣等甲醛含量超标情况较多,为了有效的控制纺织品装上甲醛含量超标的状况,首先应对面料生产厂进行控制,这就要求面料厂,印染厂要尽量采用绿色环保型免烫整理剂——无甲醛整理剂进行免烫整理。从源头上控制甲醛含量,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的整理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