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之后,紧密纺的知识产权自然也就清楚。考虑到紧密纺是一项高新技术,因此本节先就紧密纺的专利技术做一统计分析。
紧密纺技术的知识产权
依前所述,紧密纺技术的知识产权同样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和不正当竞争等几个主要方面。对于紧密纱产品和紧密纺设备及零部件的使用、推介和营销等,主要涉及商标和不正当竞争;而对于紧密纺技术,包括设备、零部件及工艺方法等的引进、仿制和借鉴及使用等则主要涉及专利问题。例如,英文“COM4®”和中文“卡摩”是瑞士立达公司关于紧密纱的注册商标。如果其他企业生产的紧密纱也称其为“卡摩纱“并大力推销,就可能涉及商标和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问题;又例如,”ComforSpin®”也是瑞士立达公司关于紧密纺设备的注册商标,那么,其他企业生产的紧密纺细纱机如果也宣传为“卡摩纺纱机”并积极营销,也可能涉及商标和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问题。类似的还有涉及德国绪森公司紧密纺产品的注册商标“EliTe®”问题,国内常称为“绮丽纺”、“绮丽纱”等,虽然译文名称响亮,但商业使用也可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应当慎重。
尽管紧密纺技术涉及的知识产权范围很广,但根据目前紧密纺研发和推广实际情况,下面主要讨论紧密纺的专利问题。
紧密纺专利申请的统计分析
紧密纺技术问世以来,经过十多年的不懈研究,已进入成熟期。一方面,紧密纺技术产品因其具有诸多优点,而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被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具有乐观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与其他市场前景明朗的新技术、新产品一样,紧密纺技术和产品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抄袭和仿冒的困扰。面对后者,具有战略眼光的紧密纺研发和投资者,依靠技术和资
截至2006年3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公告的有关紧密纺技术的专利申请粗略统计有177件,其中,发明106件,占60%,已授权7件;实用新型71件,占40%;国内申请量为110件,占62.1%;国外申请量为67件,占37.9%。但在全部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申请者却占61.3%,国内申请者占38.7%;而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差不多都是国内申请者,占97.2%,国外申请者仅占2.8%(表7—1、表7-2)。这些专利申请涉及各种类型的紧密纺系统以及紧密纺零部件,既包括目前已经推向市场的紧密纺整机和零部件产品,也包括可能在未来主推的紧密纺技术产品。
表7—1 紧密纺发明专利公开申请统计
表7—2 紧密纺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申请统计
仅从表层分析国内外申请人在我国的紧密纺技术专利申请情况,有以下几点值得特别关注。
①从申请量角度看,国外专利申请总量不及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约为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61%;但国外专利申请基本是发明专利,占其申请总量的97.5%;而国内相反,发明专利只占其申请总量的 37.3%(图7—1、图7—2)。但可喜的是,2005年,国内申请人申请的发明专利大幅超过实用新型专利。
②从申请时间角度看,紧密纺技术的国外专利申请在国内始于 1995年,所申请的3件专利均已于2000年年初获权;国内专利申请的起步时间是2000年,至少迟于国外5年;国内紧密纺发明专利申请的高峰是在2004年,而国外紧密纺发明专利申请的高峰是在2002年,有明显的向后错峰(图7—3、图7—4)。在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这应当说是个不小的差距。
③从申请人角度看,紧密纺技术的申请人,国外是清一色的知名
表7—3 1995-2005年国内外专利申请主体对比
④从申请范围看,国外的65件发明专利申请中包括了14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专利申请,而国内的41件专利申请中没有一件国际专利申请。这一方面说明,国内紧密纺专利申请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每件专利的科技含量也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的紧密纺技术要无阻碍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尚待时日。
国内外申请人在我国的紧密纺技术专利状况的分析,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差异: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意识、技术研发的前瞻意识、技术创新与专利的战略意识、技术研发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意识、技术信息的更新和索求意识等。
紧密纺专利纠纷的可能性及拟成因分析
上节已经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紧密纺的专利技术情况,但它仅是建立在数字一对一基础上的分析,没有涉及紧密纺专利的科技含量,即紧密纺内在的实质性技术内容。
紧密纺专利纠纷的可能性
我国紧密纺技术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原因如下。
①国外紧密纺专利申请的时间早于国内,起步时间至少早5年,峰值时间早2年(参见本章7.2节图表)。这些在先的国外专利申请一方面构成国内后续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影响专利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
紧密纺知识产权纠纷的拟成因分析
前面讨论了紧密纺专利纠纷的可能性,并指出这种可能性很大,但这毕竟是“可能性”,而非“现实性”,因此笔者称造成这种可能性很大的原因为拟成因,也即是说,在讨论了紧密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刮能性之后,再来讨论紧密纺知识产权纠纷的拟成因,以利对症下药。
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紧密纺知识产权纠纷的拟成因首先是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纺织服装业界本身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二是社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种不强对纺织服装业界的影响是负面的,不利业界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
识产权认识模糊
知识产权意识不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网站2006年2月3日报道,2005年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再创历史新高,共计 134 073件,较2004年增长9.4%。其中中国以2 452件超越意大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增幅为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