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艳,于伟东
织物的服用舒适性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心理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和热觉舒适性,其中触觉舒适性对人体起着最为直接的影响[1]。手感和刺痒感均包括在触觉舒适性的范围之内。以往我们对手感曾经作过较多的研究,而对刺痒感的研究却较少。实际上,人体在穿着某些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织物时经常会感到不适,因此对刺痒感进行研究是与消费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的。 在织物刺痒感测试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都曾作过一定的探索。起初,一个名叫Garnsthworthy的科学工作者推测纤维末端与皮肤接触达到1mN或更多的压力时才会产生刺感。近年来一些科学工作者对引起刺感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刺感是由于对表皮下层特别的神经末梢进行机械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皮肤下面的神经细胞至少需要0.75mN的力才能触发,这个值可能会因人而异。但这个观点纠正了以往刺感是由过敏所引起的错误观念[2]。 对刺感的研究大致有3种方法:主观检测方法,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和纯客观的方法。
1 主观检测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前臂实验。具体方法是在被测试者的前臂处套上用羊毛织物缝成的袖子,测试者戴上橡皮手套,轻轻拍打或来回移动,让被测试者比较不同织物的相对刺感。 存在问题:人体刺痒感最明显的部位是在后背部,前臂实验与实际穿着有一定的差异。
2 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 澳大利亚Naylor等人首先对一种精梳平针织物进行研究。他们进行了一个小型的实验,证明一种平均直径为23.2μm,直径变异CVd为16.4%精梳平针织物比另一种平均直径为21.5μm,CVd为21.7%的刺感小。这个实验表明,平均直径大的纤维刺感小,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个较低的直径变化[3]。 接着,Naylor等人采用前臂实验和多重配对比较的方法对6种织物的相对刺感进行分析[4,5],得出主观检测的顺序后,发现织物引起的刺感是随着粗纤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