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浅谈羊毛织物刺痒感的评价及方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2日

吴 艳,于伟东

织物的服用舒适性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心理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和热觉舒适性,其中触觉舒适性对人体起着最为直接的影响[1]。手感和刺痒感均包括在触觉舒适性的范围之内。以往我们对手感曾经作过较多的研究,而对刺痒感的研究却较少。实际上,人体在穿着某些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织物时经常会感到不适,因此对刺痒感进行研究是与消费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的。 在织物刺痒感测试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都曾作过一定的探索。起初,一个名叫Garnsthworthy的科学工作者推测纤维末端与皮肤接触达到1mN或更多的压力时才会产生刺感。近年来一些科学工作者对引起刺感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刺感是由于对表皮下层特别的神经末梢进行机械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皮肤下面的神经细胞至少需要0.75mN的力才能触发,这个值可能会因人而异。但这个观点纠正了以往刺感是由过敏所引起的错误观念[2]。 对刺感的研究大致有3种方法:主观检测方法,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和纯客观的方法。

1 主观检测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前臂实验。具体方法是在被测试者的前臂处套上用羊毛织物缝成的袖子,测试者戴上橡皮手套,轻轻拍打或来回移动,让被测试者比较不同织物的相对刺感。 存在问题:人体刺痒感最明显的部位是在后背部,前臂实验与实际穿着有一定的差异。

2 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 澳大利亚Naylor等人首先对一种精梳平针织物进行研究。他们进行了一个小型的实验,证明一种平均直径为23.2μm,直径变异CVd为16.4%精梳平针织物比另一种平均直径为21.5μm,CVd为21.7%的刺感小。这个实验表明,平均直径大的纤维刺感小,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个较低的直径变化[3]。 接着,Naylor等人采用前臂实验和多重配对比较的方法对6种织物的相对刺感进行分析[4,5],得出主观检测的顺序后,发现织物引起的刺感是随着粗纤维的

增加而增加,并证明在羊毛针织物中,由织物引起的刺感是由粗纤维末端直径大于32μm的百分比所决定的。 Baylor采用Sirolan-Laserscan测量纤维直径,证明在平均直径和直径变异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一致关系。纤维直径大于X值的纤维(即粗纤维)含量(%>X),可由以下的简单形式来表示:是平均直径,X是粗纤维直径的临界值。由于纤维末端的直径特性与纤维的主体直径有着良好的一致关系,所以纤维末端的直径特性可以用主体直径的常规测试来表示。例如,纤维末端粗纤维成分是主体直径中粗纤维成分的0.72倍,这样,就可以通过主体直径的测量来预测织物的潜在刺感。 由于羊毛纤维的长度与直径有着一定的关系,Naylor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计算与实际实验[6]。首先,织物中每单位质量的纤维根数N与纤维的直径D,长度L和各纤维的密度ρ关系如下所示:f(D,1)是纤维的长度和直径的相关系数。在最简单的情况下,长度和直径是独立的,N减少到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