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物质在外界条件如光、化学药品等作用下,表面泛黄的现象,常见于塑料、鞋材、纸张等产品质量的考核中[1]。在纺织品上,国内尚无具体考核要求及相关的测试标准。但近年来,一方面国外较大的面料采购商如Marks & Spencer、Adidas等纷纷将这一指标纳入验货合同;另一方面,纺织品在贮存、运输、穿着等过程中产生黄变而导致经济损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国内外面料的生产商和采购商也开始重视起这一指标。同时,检验及科研单位也开始致力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测试方法的研究。本文对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2 标准与测试 一般来说,纺织品中常见的黄变主要有光黄变和酚黄变两种。前者是指由太阳光或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纺织品表面颜色泛黄;后者是指由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所引起的纺织品表面泛黄。相比于耐水、耐汗渍等常规色牢度测试,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起步较晚。 2.1 测试标准 2.1.1国外 目前,AATCC、EN等尚无黄变色牢度测试的相关标准,现有的是一些大公司在采购、验货时所用的试验方法,如Caurtaulds公司的Caurtaulds method(酚醛黄变测试),这也是普遍为各实验室所接受的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耐黄变性能的评估。随着黄变色牢度指标所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7年发布了ISO 105-X18:2007《纺织材料 色牢度试验 第X18部分:材料苯酚发黄可能性评估》,该标准所介绍的测试方法与Caurtaulds method基本一致,采用将试样用含有苯酚的测试纸包裹后置于试验箱中一定时间,最后评定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的测试方法[2],但光黄变色牢度评价的明确标准还没有制定。 2.1.2 国内 在国内,受行业发展所限,纺织品的黄变色牢度一致未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