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标样“集散地”
在检测环节,方法标准以及试验用标准物质(样品)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国家纤维质检中心承担了有关纤维产品、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并组织制作和更新纤维品级实物标准及各种纤维标准样品。
棉花的实物标准样品便是国家纤维质检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初次走进棉花分级实验室,记者还有些不适应。这里始终维持20℃恒温、65%的恒湿状态,对棉花来说是最舒适、也是最安全的环境;对工作人员而言,这种恒温恒湿的标准也是非常适合的工作环境。
判定棉花等级是在棉花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环节中确定棉花质量,衡量棉花使用价值和市场价格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保障棉花质量、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1998年我国逐步开始对各类市场交易的棉花开展公证检验。为确保全国各地纤检机构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从2001年起,国家纤维质检中心每季度对各地纤检机构的棉花公检样品进行抽验,通过抽验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保障全国测试水平的一致性,确保公正检验数据的科学、公正、准确。各棉花产地将棉花样品寄到纤维质检中心,统一进行等级实物标样划分、整理后,再将样品分发到各地作为棉花交易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制定每年一次。
在棉花分级实验室里,汇聚着国内最权威的棉花分级专家,他们通过手扯、眼观就能将棉花分出相应等级。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国内只有老专家才能做到这一点。
同样处于恒湿恒温的纤维检验室,机器的轰鸣声伴随着工作人员麻利、准确的动作,一摞摞棉花短时间内就被划分到属于自己的等级内。2004年,我国正式开始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同时也为了积累我国棉花的品质信息。
除了在国内进行棉花等级标准制定外,国家纤维质检中心为保证检测水平与国际水平保持一致和协调性,每年参加德国不来梅纤维研究院、美国农业部实验室4次棉花4个项目的比对试验活动,所有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