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纺织产品在服用后需要经过洗涤和重复使用,样品洗涤后是否褪色是评价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耐皂洗色牢度试验是模拟纺织品经家庭皂洗后颜色坚牢度的经典测试方法,但在实际检验中按照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很容易产生皂片残留导致部分样品上出现白斑,这给样品色牢度的评价带来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利用一定浓度的乙酸溶液去除白斑,同时也不影响评价结果的方法,证明这是实验室解决此类问题的简单、有效的办法。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样品:本试验选用了日常试验中遇到的4种经皂洗后出现白斑的样品,编号为1~6。
皂片:符合GB/T3921–2008规定的要求。
三级水:符合GB/T6682-2008规定的要求。
乙酸:分析纯。
1.2 试验设备
耐洗色牢度试验机:能保持稳定的洗涤温度和洗涤转速,符合GB/T3921–2008规定的要求。
天平:精度为0.01 g。
恒温水浴锅:预热试液,温控精度为±2℃。
1.3 皂洗试验步骤和结果
按照方法标准规定配置相应浓度的皂液并预热至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将试样和多纤维贴衬缝合成组合试样,在容器中注入规定浴比的洗涤皂液,放入试样并置于机内洗涤。洗涤后取出组合试样,先在三级水中清洗2次,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1.4 酸洗试验步骤和结果
配置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每份样品使用约100 mL的溶液进行浸泡1分钟,然后取出样品,用30℃三级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图1~图6为样品原样和处理后的效果。
图1 1号样(左)、皂洗试后样(中)和酸洗处理后试样(右)
图2 2号样(左)、皂洗试后样(中)和酸洗处理后试样(右)
图3 3号样(左)、皂洗试后样(中)和酸洗处理后试样(右)
图4 4号样(左)、皂洗试后样(中)和酸洗处理后试样(右)
图5 5号样(左)、皂洗试后样(中)
图6 6号样(左)、皂洗试后样(中)和酸洗处理后试样(右)
2 分析
由于皂片中的主要成份为高级脂肪酸钠盐,容易结块。织物试样在洗涤的过程中,洗涤剂亲水基团与织物中的疏水物质结合较牢固,不容易被水洗掉,因此大量脂肪酸钠盐在一起堆聚形成白斑。皂片作为洗涤剂比较符合实际家庭的洗涤情况,但皂片洗涤残留的白斑确实也给评级带来困难。如果分别对白斑样品和酸洗处理后样品进行评级,评级的结果会差异很大,表1给出了皂洗后的白斑样品和酸洗处理后样品的评级结果。
表1 皂洗后和酸洗处理后变色评级结果
样品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白斑样品变色评级 | 2 | 1 | 2~3 | 3 | 1 | 2~3 |
酸洗样品变色评级 | 4~5 | 4 | 4 | 4~5 | 4 | 4~5 |
3 结语
纺织品经过皂洗色牢度试验后,部分样品上可能呈现白斑,这种白斑是洗涤剂有效成份脂肪酸酸钠残留聚集而呈现的结果,这种残留的白斑使得样品的整体颜色发生了变化,极大的影响了样品变色级别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