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泳装类产品泳装类产品使用过程中既会受到太阳光照射和海水(氯化水)的作用,又要经常承受家庭洗衣机的反复洗涤作用,故首先对样品进行氯化水的浸渍作用,同时对试样进行连续一定时间的模拟日光曝晒,再选择合适的洗涤程序,对试样进行一定次数的连续洗涤,测定其试验前后抗紫外线性能指标的变化,分析光/海水复合和反复洗涤的组合作用对产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1.3.1 光/海水复合色牢度试验试验方法 GB/T5714—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海水色牢度》,GB/T8427—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试验仪器 ATLASS3000XenonWeather-Ometer水冷式氙弧耐气候试验机。人造海水 三级水制备的30g/L氯化钠溶液。试验步骤 取一块40mm×100mm试样,在试样下面放6层棉标准贴衬,制成组合试样。将组合试样在室温下置于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浸湿,取出组合试样,放在小轧辊上挤压,使其带液率为(100±5)%。将试样放入试验机内,按照规定的曝晒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曝晒。1.3.2 洗涤试验试验方法和仪器同1.2.2节。试验条件 泳衣产品大多为染色锦纶和氨纶混纺面料制成,宜采用4A洗涤程序,如表2所示。
2 抗紫外线性能测试和效果评定2.1 测试方法、原理和仪器目前抗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欧盟和中国5个国家标准,这些方法测试原理基本相同,仅在测试步骤和结果表述上略有区别。本文中对抗紫外线性能的测定采用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测试原理 用单色或多色的UV射线辐射试样,通过单色仪将紫外线辐射能量色散,积分球收集所有透过试样的反射和漫反射紫外光辐射通
此外,欧洲标准草案规定只有UPF值大于30的纺织产品可以称为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产品。我国GB/T18830—2009标准中规定,UPF值>30,透射率≤5%的纺织产品才可称为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产品。3 结果和分析3.1 遮阳伞类产品遮阳伞试样经不同时间段曝晒后,UPF值和透射率T(UVA)和T(UVB)的变化见表4。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两种试样的纤维组分、密度和颜色不同时,其抗紫外线性能的效果也随之不同。但是两种试样的抗紫外性能指标随曝晒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曝晒时间的增加,UPF值递减,透射率递增,说明抗紫外线性能效果逐渐变差。曝晒前期变化速率较快,后期逐渐减缓,曝晒时间达到40h后,变化速率减至1%左右,基本趋向稳定。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对于遮阳伞类产品,可以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采用人造光源(氙灯)连续曝晒40h,考察其抗紫外性能指标能否满足UPF值>30,透射率T(UVA)和T(UVB)≤5%的要求,作为抗紫外性能保持性的测试方法。3.2 夏季服装类产品3.2.1 光/汗复合曝晒后抗紫外线性能变化夏季服装试样经不同时间段光汗(包括酸汗、碱汗)复合曝晒作用后,抗紫外线性能指标UPF值、透射率T(UVA)和T(UVB)的变化见图1~6。.jpg)
3.2.2 经连续洗涤后抗紫外线性能变化夏季服装试样经不同次数的连续家庭洗涤作用后,抗紫外线性能指标UPF值、透射率T(UVA)和T(UVB)的变化见图7~9。.jpg)
3.2.3 光汗(酸碱)复合曝晒和连续洗涤后性能变化夏季服装试样经光汗(酸碱)复合曝晒40h,再经连续家庭洗涤后,其抗紫外线性能见表5。
3.2.4 结果分析服装试样无论是单独受到光汗(酸、碱)复合曝晒作用或连续洗涤作用,还是受到光汗(酸、碱)复合曝晒和连续洗涤的组合作用,其抗紫外线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体上来看,四种试样的抗
3.3.2 经连续洗涤后抗紫外线性能变化泳装试样经连续洗涤后抗紫外线性能指标UPF值、透射率T(UVA)和T(UVB)试验结果见表7。
3.3.3 光/海水复合曝晒和洗涤后抗紫外线性能变化泳装试样经光/海水复合曝晒40h后经连续洗涤,抗紫外线性能指标UPF值、透射率T(UVA)和T(UVB)的变化见表8。
3.3.4 结果分析泳装试样不论是单独受到光/海水复合曝晒或连续洗涤作用,还是受到光/海水复合曝晒和连续洗涤的组合作用,其抗紫外线性能指标UPF值、透射率T(UVA)和T(UVB)都呈现出类似服装试样的变化趋势。只是由于织物种类不同,以及汗(酸、碱)和海水的化学组分不同,使得抗紫外线性能指标变化的程度略有差异。因此,对于泳装类产品,同样可以采用光/海水复合曝晒和连续洗涤的组合试验方法作为抗紫外线性能保持性的测试方法,曝晒时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