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色性是指在染色过程中部分分散染料遭到破坏而产生的色差。产生消色作用的原因是高温分散匀染剂结构中的聚氧乙烯或聚氧丙烯基团在120一130℃的高温条件下,在金属盐(由涤纶纺丝时或水中带人)的催化作用下,可能被破坏而放出新生态氧,对染料产生氧化破坏作用而引起的。这种破坏作用,在偶氮型染料中尤为明显,同时,浅色比深色更易觉察。 (1)试验条件: 分散蓝RD一2R 0.05%(对织物重) 高温分散匀染剂 lg/L(空白对比样不加) 醋酸(80%) 0.3mL/L 浴比 1:40 温度 130℃ 时间 30min (2)试验步骤:将已处理好的涤纶织物浸入已升温至55—60℃的染液中,高温高压染样机加盖密闭,在自动搅拌下加热升温,升至130℃开始保温染色30min,染毕,降温后取出染样,充分水洗,晾干。 (3)结果评判: ①目测法:以未加高温分散匀染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染样为基准,与添加被测高温分散匀染剂的染浴染出的染样进行目测比较,以文字表述色泽深度和色相变化的情况和程度。 ②仪器法:用色差计测定染样和对比样(未加高温分散匀染剂的染浴染出的染样)的L值、a值、b值,以对比样为基准,计算ΔL、Δa、Δb和色差值ΔE,数值越小,则消色作用越小。 (4)说明:本试验选择快速染色用染料(分散蓝RD一2R),是因为蓝色较黄色或红色更易看出变化,且分散蓝RD一一2R是由几只偶氮染料拼混而成的,效果比较明显。如果染料力份超过100%,应折算成100%来配制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