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的判别试验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显色比较明显,对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可能难以确证,可用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确证试验来进行确证。
(1)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的确证试验一一硫氰酸钴试验。
①基本原理:钴离子(粉红色)在饱和醇溶液中可与硫氰酸根生成蓝色的硫氰酸钴络合物:CO2++4SCN-==Co(SCN)42-,这个络合物不十分稳定,当溶液稀释,其反应即逆向进行。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胶束内形成醇的局部饱和,硫氰酸钴可保持稳定,溶
液呈现蓝色;若无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则呈现钴离子的粉红色。
②硫氰酸钴试剂的配制:将174g硫氰酸铵和28g硝酸钻溶解于1L蒸馏水中。
③试验方法:取1%的试样水溶液5mL,加入5mL硫氰酸钴试剂溶液中,摇动使充分混合,放置2h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④结果判别:
a若呈现蓝色,则表示有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若呈现红紫色乃至紫色则无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
b.若有蓝色沉淀和红紫色生成,表示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
(2)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确证试验一一酸性橙Ⅱ试验。
①测试原理:酸性橙Ⅱ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1:1的配合物,在pH值为1—2时两者均可被氯仿萃取;在pH值为3—5时,只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合物可被萃取。因此可根据pH值不同时,氯仿萃取液吸光度的差别定性区分两性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②试剂:
酸陸橙Ⅱ试剂:将O。1g酸性橙Ⅱ(市售品应在乙醇中重结晶两次)溶于100mL水中。
pH值为1的缓冲溶液:称取氯化钾(KCl。3H20)5.1g,用190mL蒸馏水溶解后加入11mL浓盐酸(36%--38%),混合均匀。
pH值为5的缓冲溶液:称取醋酸钠9.1g,用200mL蒸馏水溶解后加入冰醋酸(99%)2mL,混合均匀。
氯化钾溶液:称取22.3g氯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③测试步骤:
计测定484nm处的吸光度。
按上述操作,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mL酸性橙Ⅱ溶液、2mLpH值为5的缓冲溶液、5mL同种试样溶液。边振荡边加入2mL氯化钾溶液,用上述同样体积的氯仿萃取4次,并使各萃取液通过一底部紧密装有0.3g玻璃棉(预先用氯仿润湿)的滴定管(φ10mm×200mm),控
制流速12—15mL/min,将萃取液收集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乙醇,用氯仿冲洗玻璃棉并稀释至50mL。测定484nm处吸光度。
④结果判别:比较两次测得的吸光度值,若两次测得的吸光度一致,表示试样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若第二次(pH值为5)N得的吸光度接近0,而第一次测得的吸光度较大,则表示该试样为两性表面活性剂。
⑤说明:
a.如五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也可将两次萃取样放人比色管进行目视比色。色泽深则吸光度值较大;色泽接近则吸光度值也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