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高新科技自动化技术改造纺织材料质量检测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2日

一国外现代纺织检测技术发展概况1.高速度、大容量、自动化测试的技术路线已成为发展方向的主流。这是由于纺织材料性能离散性大的特征,要求每项测试有相当大的样本容量才能获得代表总体性能的测试结果。例如单纤维或单纱强力必须有数百上千次测试等等。只有走自动、快速测试途径,才能与当今经济、高效、信息化要求相适应。当然,另一种是利用高新技术,改变检测机理,尽量在一次测试过程中扩大样本容量。例如采用电容、光电、气流等检测技术测量集束纤维的长度、强力、细度等。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成果是不胜枚举的。大容量棉花品质测试系统HVI900,HVI900A现已有1100多套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可称是成功的典例(900A比900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而UsterAFIS单纤维测试系统和激光式羊毛直径快速测试仪FDA都是采取快速单根测试技术。由于它们能快速提供更详尽的个体和分布数据,以弥补总量的不足,亦有相当实用意义。目前AFIS共有430套在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其他还有赛洛蓝(SIROLAN)快速、大容量羊毛测试系统、CSIRO式毛丛长度、强度测试系统。而UsterTensojet高速自动单纱强伸仪每小时可自动进行3万次拉伸测试,达到同类型前所未有的高速测试水平。2.计算机应用不仅提高单机自动化水平,扩大了测试指标内容,而且通过多台仪器联机,对各项指标自动综合分析,从而全面判定试样性能并为工艺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预测提供有价值信息,这已成为纺织检测技术发展的潮流。例如UsterHVI900系统由于经联机数据处理,可预测棉样成纱后的品质指标或缕纱强力。又如Uster公司计算机智能软件开发已在原条干仪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到实验室专家系统,棉条专家系统,环锭纺、转杯纺、络筒专家系统等,在预测产品质量、分析故障原因,提供产、质量数据方面有了长足进展。此外,纺织检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

AM)一体化工作亦已有初步取得满意应用成果的实例,有无限发展前景。再如,澳大利亚推出的FAST织物低应力条件下物理性测试系统,虽其结构并不复杂,但四台单机经与同一计算机相联,不仅最大限度简化了仪器结构(均由同一台计算机进行测试过程控制)、操作简便,而且测得结果综合于同一“标尺”汇总打印输出,直观性强,便于判定比较。英国詹姆斯-黑尔公司生产的MEGASOL500型氙气弧光灯日晒及气候色牢度仪采用先进的“视窗软件”,内设50种国家级和世界性测试参数标准供用户直接采用,摒弃了传统繁琐操作方法3.高新检测科技应用有了新发展高清晰CCD(电荷耦合器件)成象检测技术应用于纱线外观测试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劳森汉姆费尔公司推出EIB电子测板系统,可在纱速100m/min条件下测试0.5mm纱段的直径,分辨率达到3.25μm,这样可模拟黑板条干分等分级,与人的视觉相通,综合条干、毛羽、粗细节等指标,预测织物表面效果,代表了今后纱线条干检测的新方向。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