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条干均匀度是评定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对纺织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纺织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因此,条干均匀度的分析和测量对纺织品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条干均匀度的分析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一直是纺织界的一个热点,先后提出了不匀率系数,变异系数、不匀率指数、变异长度曲线、波长谱、自相关函数等描述纱条不匀的指标,并随之产生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应用这些方法和设备,提高纱线质量,是条干均匀度实践的一个主要内容。 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和纱条数学模型的建立,对条干均匀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测试仪器的研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方面所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1961年Rao在JTI上所发表的论文,该文在Martindale的基础上给出了理想纱条的严格数学定义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导出了理想纱条的谱密度公式。 测试条干均匀度的主要方法有测长称重法、目光检测法、条干均匀度仪法。条干均匀度仪又分两种类型:电容式和光电式。电容式检测法是以空气电容器作为检测器,利用纤维材料介电常数大于空气这一特点,使纱条通过金属极板之间的电场,引起电容量发生变化,其变化量与纱条截面的纤维量基本上成正比。这种方法不受纱条截面形状的影响,然而纱条本身含水率的不均匀及对于混纺纱条,其混纺比不匀等都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光电式检测法是利用一束光线将纱线投影在光电接收器上,从而输出能代表纱线粗细程度的电信号。该方法简单易行,并且不受纱线本身参数的影响。缺点是在整个纺织过程中只能对细纱进行检验,受外界影响较大,特别是由于纱线本身的截面并非圆形,因此精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