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印染行业的应用(十六)——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测试方法及改善途径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30日

金敏

0 引言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和洗涤过程由于不断经受摩擦,织物表面会出现起毛起球现象。这不仅影响服饰的外观,部分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如果起球状况严重,还会影响舒适度。尤其是以涤纶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业界和广大消费者。对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并陆续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在分析织物起毛起球成因的基础上,介绍多种具有不同针对性的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方法和标准,并就如何避免和预防织物起毛起球问题给出几种有效途径,以供读者参考。

1 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分析1.1 织物起毛起球的基本过程起毛起球是一个渐变过程,通常表现为三个步骤:起毛一缠结起球一毛球脱落。当织物受到的外界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因此生成绒毛,此谓起毛;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形成球状,此谓起球。当织物继续受到摩擦时,连接毛球的纤维会因反复拉伸弯曲疲劳而断裂,发生毛球脱落.1.2 起毛起球的成因织物起毛起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毛球形成的速度大于脱落的速度,则其将堆积在织物表面,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线表面的因素都可提高成球速率;反之,如果毛球脱落的速度大于形成的速度,则不易形成毛球堆积的外观。毛球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四方面因素有关。1.2.1 纤维性能和纱线结构纤维的卷曲性、纤度、长短、纱线捻度、纤维表面光洁度、强力等均与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直接相关。通常,高卷曲纤维可减少起球;粗纤维刚性较大,也不易起球;短纤长度越长,起球越少,因为突出在单位面积上的纤维末端较少,而且长的纤维也可以被更牢固地固定在纱线上;捻度高可使纱线更紧密,突出的纤维更少,降低纤维的可滑移性,从而减少起球(见表1)。表1 涤/棉(65/35)织物的

起毛起球性注:以上试验采用ISO 12945—2:2000马丁旦尔方法摩擦2 000转。当纱线捻度下降时,纤维问抱合力减小,织物受摩擦时,其中的短纤维就容易从纱线中滑移出来,形成小球。但若为了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而过多地提高纱线的捻度,则会影响织物的手感。单纯的圆形横截面且表面光洁度较高的纤维,更容易滑移至织物表面,从而产生起球;而不规则的横截面则因提高了纤维间的系数,可降低起球趋势。强度较低的纤维可加快小球的脱落速度,强度较高的纤维则相反。另外,纱线的支数也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有关,通常纱线支数越高,越不易起球,但涤/毛混纺织物是个例外,同混纺比的织物,纱线越细,表面涤纶越多,越易起球;单纱线织物比双股纱线织物更易起球。1.2.2 织物的组织结构织物的纱线紧密度、表面平整度和组织结构等也是影响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重要因素。平纹机织物由于具有最多的纱线交织点,而降低了纤维从纱线中滑出的几率,因而的抗起毛起球性能相对较好;斜纹机织物在同样的纱线线密度和纱线捻度情况下,抗起毛起球性能要逊于平纹织物(见表2);缎纹和提花织物则更差一些。针织物由于暴露的纱线表面积大,因此与机织物相比更容易起球;表面比较平整光洁的织物与表面粗糙的织物相比,其抗起毛起球性能相对要好些。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