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水牢度的好坏取决于染料的直接性、断键稳定性和易洗涤性等因素,因此,提高耐水牢度主要通过封闭染料的水溶性基团来达到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水洗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织物的pH值,洗涤后期和洗后织物的pH值应接近或保持中性,防止在洗涤过程中或洗后存放时染料发生断键。否则,刚洗涤过的织物色牢度很好,但放置一定时间后,耐水牢度会明显下降。
1.4异味
1.4.1异味来源及常见异味
国内纺织品的异味检测首次出现在GB/T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上,至今尚无单行本的检测标准。GB18401—2003规定纺织品中不得测出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的存在,以上气味分别表明纺织产品可能已经发生霉变、残留有石油烃类溶剂、有含氨或胺类化合物整理剂残余、某些有机溶剂或染色载体未洗净以及为掩盖异味而加了某些芳香剂等[13]。
事实上在实际检测中很少出现异味的情况。因为异味很容易被发现,而且大多数异味经过合适的洗涤工艺便可以去除。如果出现异味,那最可能的是霉味和芳香烃气味。霉味主要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分解纺织品上的有机物的新陈代谢物质而产生的。纺织服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工期长,环境潮湿等原因容易滋生微生物;仓库储存的环境较为潮湿、运输中遭遇潮湿、雨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都有可能产生霉味[14]。芳香烃气味有的是染化料残留或为掩盖某种气味而加入芳香剂引起的;有的是经过芳香整理引起的,这一种情况是特殊风格整理的需要,科学研究表明许多芳香剂具有镇静、杀菌、催眠、保健等作用,芳香整理目前是一项重要的功能整理。
1.4.2异味的去除
高沸程石油味、鱼腥味一般是残留的化学药剂引起的,通过若干水洗和皂洗即可去除或改善。霉味的产生较复杂,洗涤可以减轻,洗涤液中加入醋酸可以较好的去除,对于比较严重的则需要加入杀菌除臭剂,杀死革兰氏阳(阴)性菌,真菌,
1.5.1偶氮染料与禁用偶氮染料
染料分子结构中凡是含有偶氮基的统称为偶氮染料,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广泛应用于多种天然和化学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中。部分偶氮染料经还原会释放出法例指定的致癌芳香胺类而被禁用。目前使用的3200多种偶氮染料中,德国卫生部规定所涉及的禁用染料有155种[15]。
1.5.2禁用偶氮染料的防范
染料一经上染,其化学性质几乎无法改变。对于染色布来说,如果使用了禁用偶氮染料,理论上可以剥色后重新染色,但损失仍是巨大的;如果是印花布用了禁用偶氮染料基本是无法补救的。禁用偶氮染料的问题主要在于防范,通过严格把关避免使用。
芳香胺残留可能是在生产中使用了禁用偶氮染料做中间体,还原后产生了相应的芳香胺。也有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禁用偶氮染料,而在染整过程中涉及到这些芳香胺,后处理又没有分离干净,最终残留。因此企业要加强原料进厂检验,同时相关人员应该多注意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避免禁用偶氮染料进入到工序中。除了染料和工艺上的把关外,也要重视产品的配件,比如装饰线、缝纫线、花边等配件如果是用禁用偶氮染料染色,也会造成整个产品的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