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低甲醛免烫整理工艺中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2日

丁颖沈勇张惠芳王黎明

1引言

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的出现,将纤维素纤维的免烫整理技术推向了成孰。而后由于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中的游离甲醛和整理后织物上所产生的释放甲醛对人体皮肤的刺激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因此,广大纺织化学工作者对纤维素纤维免烫整理加工中的甲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无甲醛整理剂和低甲醛整理剂的研发。无甲醛整理剂对消除织物上的释放甲醛量非常有效,但经其整理后存在着织物强力损失大、易泛黄等缺陷,且整理剂的价格较高;低甲醛免烫整理剂虽不能彻底消除甲醛的来源,但可将整理后织物上的释放甲醛量控制在符合标准(如日本的112法)的范围内,且价格低廉,因此仍是目前纤维素纤维免烫整理的主要整理剂[1,2]。

低甲醛免烫整理剂作为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的改性产品[3],其与纤维素纤维大分子链的交联

反应仍需使用MgCl2等催化剂。其催化机理仍为Lewis酸催化。由于催化剂的种类以及数量不但影响了整理后织物的免烫性能,而且对织物的强力和白度损失有着极大的影响,是影响纤维素纤维免烫整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4]。因此催化剂体系的研究成为低甲醛整理剂免烫整理工艺研究的内容之一。

本文研究了MgCl2、Zn(NO3)2、NaBF4、NaH2PO4和柠檬酸(CA)等催化剂以及由它们混合而成的混合催化体系在自制的ULF-1低甲醛免烫整理剂免烫整理工艺中的催化效率及对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

2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实验材料

织物:30s×40s、l00×60纯棉织物(经退、煮、漂等前处理)

整理剂:ULF-1低甲醛免烫整理剂(自制,含固量40%)

其余化学试剂均为市售CP级或AR级商品。

2·2整理工艺2·2·1整理液组成:ULF-1低甲醛整理剂100g/L;催化剂;渗透剂0.2g/L。

2·2

·2工艺流程:织物二浸二轧整理液(带液率70-80%)→预烘(80℃,3min)→焙烘(150℃,3Min)→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2·3测试方法

回复角的测定:在YG541B型织物折皱回复仪上进行,经、纬向各测六次,取其平均值之和。

断裂强度的测定:在YG(B)026D-250型电子织物强力机上进行,经向测五次,取其平均值。

撕裂强度的测定:在YG033型织物撕裂仪上进行,经向测五次,取其平均值。

织物白度的测定:在HuntLabColorquestXE测色配色仪上进行,以白度保留值表示。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单一催化剂对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

选用浓度为2%、4%、6%、8%、10%(相对于整理剂量)的MgCl2、Zn(NO3)2、NaBF4、NaH2PO4和CA作为ULF-1低甲醛免烫整理剂的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整理后织物的回复角(T+W)见图l。

由图1可见,随着整理液中催化剂浓度的提高,整理后织物的回复角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大分子链形成交联分子的数量不但与整理剂的浓度有关,而且与整理液中催化剂的浓度有关,催化剂浓度越高,高温焙烘时由催化剂产生的能够攻击整理剂分子的正离子越多,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大分子链结合而产生的交联分子越多,因而整理后织物的回复角越高[5]。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