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印染助剂的现状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8日

近年来, 中国染料、助剂和有机颜料行业的生产与市场发展健康而迅速,染料化学品消费初步增长。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染料纺织化学品的需求,染料行业与纺织业的相互依托意味着中国染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我国化学纤维的产量从1994年的280﹒19万吨,发展到 2003 年的 1161﹒37 万吨,新纤维如 PTT 和 PLA 等正在开发之中。随着国家为适应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而采取的新措施出台,以及鼓励高附加值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纺织助剂的需求将会相应增加。2005 年中国染料、有机颜料产量合计达到 79﹒7 万吨,同比增长 7﹒4%,满足了国内纺织品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纺织品行业发展。去年,中国染料进出口总量29﹒59 万吨,同比增长 1﹒61%﹔有机颜料进出口总量 14﹒59万吨,同比增长5﹒12%。2这都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纺织助剂的重要机遇。但是,我们在看到印染助剂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客观的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之处。

1 印染助剂的现状分析1﹒1 印染助剂生产规模小 分散生产我国纺织印染助剂每年销售额约 200 亿元,生产品种有30 个门类,约 1100 个品种,主要品种 200 个,生产企业多达 1200 家,分布在各个行业中。其中以民营企业为主,合资和独资企业占10%左右,生产厂主要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而我国染料生产企业仅有300余家。且目前国内生产纺织印染助剂的厂点过多,过于分散,上规模的大企业不超过 3 家,众多小规模企业生产必然导致整体水平的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占有率小。1﹒2 染料生产与纺织印染助剂生产各自为家纺织印染助剂除能增加纺织品附加值、提高纺织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外,对染料产品的配套使用和推广应用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外大的生产染料的跨国公司均有配套纺织印染助剂生产,如巴斯夫、科莱恩、汽巴、拜耳等公司在世界纺

织印染助剂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况且相当多的染料应用对象与纺织印染助剂的应用对象是相同的,因此其销售网络资源可得到合理利用,其销售成本可得到降低。相反, 国内染料生产企业基本不生产纺织印染助剂且国内纺织印染助剂企业也不生产染料。从长远看, 这不利于染料的推广应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国内染料企业也应多元化配套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许就在染料生产企业的面前。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