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纺织用固色剂的发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2日

叶金鑫(浙江工程学院,杭州 310033) 作者简介:叶金鑫(1935-),男,上海人,大学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品染整工程的科研与教学。

织物染色后为了达到所要求的各项色牢度指标,一般实施固色处理。固色处理的方法种类较多,但主要应用固色剂处理。

1 固色剂发展概述 1.1 第一代固色剂:双氰型树脂固色剂 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固色剂是20世纪50年代初开发的双氰型树脂固色剂,以固色剂Y为代表。固色剂Y是双氰胺与甲醛缩合形成的络合物树脂。 这类固色剂的固色机理主要是络合阳离子和染料的RSO 3阴离子形成盐(色淀),从而提高染料的色牢度。 固色剂M是固色剂Y与铜络合的衍生物。固色剂Y主要用于直接染料和若干弱酸性染料的固色,一般不用于活性染料。其主要问题是存在游离甲醛。由于对甲醛危害的重视和严格要求,自80年代以来,固色剂Y逐渐被无甲醛固色剂所替代。 1.2 第二代固色剂:多胺类树脂固色剂 多胺(主要如二乙撑三胺)与胍及其衍生物(主要如双氰胺)的缩合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发的无甲醛固色剂,这是固色剂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由于其性能优于固色剂Y,特别是能提高活性染料的耐洗牢度,随着80年代以来对无甲醛固色剂的要求,这类固色剂就得到了大的发展和应用,种类较多。多胺固色剂是在酸(无机酸或有机酸或其释酸盐)存在下,二乙撑三胺与双氰胺反应,经缩合、脱氨、环化成咪唑啉结构并经缩聚,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1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