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豪,徐 卫,杜雪洁
许多纺织制品,特别是合成纤维制品,会因自身或与其他物质相摩擦等原因而带电,这与空气的离子沉积和两物体表面的接触摩擦及随着分离时电荷发生情况都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几乎任何物体表面相互接触摩擦和随着分离都会产生静电。在接触时,电子从一个表面移往另一表面,当分离时,如果该两物质都是良绝缘体,则一物体表面带正电,另一必带等量的负电,这就是伏尔塔-汉姆霍尔兹的双层分离机理。至于电荷大小,则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特性、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等因素。大多数合成纤维由于它们的晶体结构、表面特性使其在纺织加工生产和服装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与静电有关的问题。这种静电会造成以下现象:在脱衣时有噼噼啪啪的声响,衬里和裙子的躯干部分贴在一起,裙子的下摆不易分开,衬衣的袖口和领口容易脏,平日踏着地毯接触门把时有电击感等,这些现象均归纳在表1中。 现在,出现在市场上的合成纤维织物多数为带电性商品。改变商品的带电性,是通过织物后整理和纤维改性来达到,但多数织物在洗后即失去防静电效果。由于静电的产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使织物柔软、爽滑和消除静电的各种产品相继出现。经整理后的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必须进行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表面比电阻测定法,另一种是静电压半衰期测定法。我们用这两种方法测试了部分市售柔软剂的抗静电性能。
1 实验部分1 1 表面比电阻法(1)原理:织物静电效应不但取决于其产生的静电量,更取决于静电荷散逸能力,织物表面电阻是直接关系静电衰减速度的物理量。本方法在规定条件下,用超高电阻计测定织物在用织物调理剂试验溶液处理前后的表面电阻,用表面电阻降(Δρs)或表面比电阻对数值降低(Δlgρs)评价织物调理剂抗静电性能的优劣。(2)测试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16801-1997和GB/T14342-93,对部分市售的柔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