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聚硅氧烷柔软剂的结构、性能及其作用模型关系的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3日

杨栋樑 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

一、前言广大消费者不仅喜爱亮丽而坚牢的颜色、外观优美和手感柔软的纺织品,同时还要求有相关的功能性,例如衬衫和休闲服的面料应具有吸湿快干和免烫性能等。纺织品的手感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织物的纱线结构(捻度和品种)和组织规格,还要受到染整加工中各种机械和化学处理的影响。如棉织物的前处理,要经受高温、湿态下的碱液、氧化漂白等的长时间的剧烈作用,便棉纤维上有柔软性作用的一些共生物 油脂和蜡等。在一系列的溶解,乳化、氧化和洗涤作用后清除殆尽,变得手感相当粗糙了。同时,在连续加工中的张力,使纱线拉长和压扁,织物变得僵硬,如不在最后织物整理加工中予以补偿,在买方市场的今天这种纺织品很难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了。柔软整理虽然已很少作为一个单独的工序,通常与其它功能性整理复合进行的。这就是在免烫、阻燃、三防(防水、防油和防污)等整理的处方中总是有柔软剂组分的原因。其作用有两个,一是改善织物的柔软性能,二是抵消由功能性整理造成的对柔软性不良的影响。柔软整理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物理方法最早可以槌布法为代表,现在工厂常用的俗称"假防缩"(即在予(防)缩机中经过一下织物长度并无变化)以及Airo处理都是物理法柔软整理,其实质是:使在染整加工中,织物受张力和挤压而变形的纱线,由于松弛重新恢复到较为自在的状态而己。Airo是织物藉高速热空气带动碰击在栅板上,获得了极大的松弛效果。化学方法最早是应用乳化油(如檄揽油的乳液),土耳其红油(即蓖蔗籽油硫酯)和丝光膏是二十世纪 50年代以前常用柔软剂品种。化学法柔软整理的实质是:补偿织物在染整加工过程中损失的油脂,使干枯的棉纤维恢复滋润的容颜,随着新柔软剂品种的不断开发甚至可更为亮丽。当然,先经化学柔软整理,再经物理柔软(或两者在Airo机上同时进行),则其效果可益臻上乘。化学法柔软整理始于何时,暂无法考证。

J.T.Marsh著作指出[1]:使用动、植物油脂的乳液,以及它们的二次加工品(可溶性油、盐和缩合物)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以及精细化工促成纺织助剂行业的成长,为纺织工业提供性能优良的有机柔软剂品种。1943年有机硅工业实现工业化,到50年代中期,纺织工业开始应用有机硅化合物进行织物的拒水整理(用于涤棉混纺和醋纤织物作雨衣),这是有机硅化合物涉足纺织工业的敲门砖。随后,在柔软、平滑、消泡、抗菌防臭,涂层等方面陆续找到了落脚点,在纺织助剂中形成了声誉喧赫的有机硅助剂家族了。本文拟对有机硅(以下统称聚硅氧烷或硅氧烷)柔软剂的应用,效果和有关分析等方面的进展作些简要的回顾。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