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访中1,吴燕萍2,华载文3(1.上海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51; 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4;3.上海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上海200051)作者简介:马访中(1972-),男,安徽庐江县人,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反应性共混的研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单组分水性PU涂层剂,多用小分子交联剂交联高分子量的聚氨酯,或直接制备高分子量的单组分PU [1].这些工艺路线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合成高分子量的PU,在聚合反应后期,反应体系的粘度高,搅拌与传热困难,容易产生凝胶,生产操作与控制困难,且高粘度的PU较难乳化;丙酮法虽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必须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1],溶剂的回收与纯化使得工艺复杂,设备投资与生产成本增加,且反应器效率低,易造成环境污染;制备外交联型的单组分聚氨酯水性乳液时,还必须考虑交联剂与PU及水的相容性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验将聚丙烯腈水解物(HPAN)同多端氨基PU预聚体在室温下经反应性共混,生成在水中稳定存在的高分子羧酸铵盐.将该羧酸铵盐涂布、烘干、焙烘后,羧酸铵盐受热后脱水生成酰胺,制得具有-定防水透湿性能的PU涂层.这种涂层主要通过防水透湿机理实现透湿. 用上述工艺制备的涂层布,耐水压值约6370Pa,透湿量约2558g/m2·d.对比试验中的国产普通水性PU涂层耐水压约4600Pa,透湿量约2100g/m2·d.如用腈纶废丝/胶作原料制备HPAN[2],可大大降低PU涂层剂的生产成本.
1 实验与测试1.1 主要原料与仪器1.1.1 织物 190T尼丝纺.1.1.2 主要原料 聚乙二醇(PEG):上海高桥化工厂,工业级;聚丙二醇(PPG):上海高桥石化三厂,工业级;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1):上海南翔试剂厂,分析纯;二乙醇胺(DEOA):北京试剂厂,分析纯;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