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明 霍瑞亭 顾振亚 天津工业大学
1、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而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害微生物在合适环境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纺织品非常容易滋生病菌,是疾病的重要传播源,所以纺织品的抗菌整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永平的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抗菌纺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抗菌纺织品应用范围广泛,如家用纺织品、内衣、运动服、室内装饰品、医院、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作服、病号服、包装材料等。
2、 抗菌整理的机理 2·1 织物抗菌整理的机理 织物抗菌整理基于三种机理:有控制的释放;再生原则;障碍或阻塞作用[1]。 2·1·1 有控制的释放:经过抗菌整理的织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有控制地释放出抗菌剂,其速率足以杀死或抑制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2·1·2 再生原则:经过特殊抗菌整理剂整理的织物在洗涤或射线照射下,织物上整理剂与纤维的共价键断裂而不断地再生出杀菌剂,从而达到持续抗菌的目的。 2·1·3 障碍或阻塞作用:通过在织物上形成惰性的物理障碍层或涂层,阻止微生物穿过织物;或在织物上涂敷具有直接表面接触活性的膜,当细菌与抗菌整理剂接触后,通过吸附等作用破坏细胞壁的代谢作用,阻止细菌的生长。 2·2 从细菌学的角度上看[3],抗菌整理剂可通过以下途径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 1)与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机能; 2)使细菌细胞内各种代谢失活,从而杀灭细菌; 3)抑制袍子生成,阻断DNA合成,抑制其生长: 4)破坏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 5)加快磷酸氧化还原体系,打乱细胞正常生长体系; 6)通过电
3、抗菌剂 理想的抗菌剂必须是安全、低毒的,具有广谱抗菌性,抗菌作用强,用量小,不引起皮肤过敏反应或损伤,不能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对纺织品性能和外观影响小,不影响通常的纺织品染整加工。 抗菌剂多种多样,总的来讲可分为溶出型与非溶出型两类[2];溶出型抗菌整理制不与织物发生化学结合,耐久性较差;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能与织物形成化学键结合,耐久性好[3]。 目前,常用的抗菌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无机抗菌整理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