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酶制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革、毛皮、食品、发酵和纺织等行业。酶在制革、毛皮工业中的应用最早仅限于酶脱毛和酶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酶制剂在制革行业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扩大,逐渐应用于制革准备工段乃至整个制革过程。种种迹象表明,基于酶制剂的制革、毛皮工艺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必将催生具有生态概念的制革、毛皮新技术———生物技术制革。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酶制剂在制革、毛皮行业应用的历程与现状,对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酶制剂在制革、毛皮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1酶浸水 浸水是制革准备工段的第一步操作,其根本目的是使生皮恢复到鲜皮状态。浸水一般在转鼓或划槽中进行,其过程可分为预浸水和主浸水2个阶段。传统的浸水工艺一般依赖于浸水助剂,其中主要是使用表面活性剂来加速浸水。但生产实践证明,单独靠表面活性剂来进行生皮的回湿是困难的,尤其是对生皮较干的部位如臀背部、边缘部位。特别是盐干皮和甜干皮,单用表面活性剂长时间浸水处理,往往会造成大量的皮质损失。 采用酶浸水,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浸水工艺的上述缺点,而且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酶浸水所使用的酶蛋白,能打断生皮在干燥过程中形成的交联键,溶解和除去纤维间质,从而促进生皮的回湿,使之迅速恢复到鲜皮状态。在酶浸水中所使用的酶主要有细菌和/或霉菌蛋白酶、胰酶和糖酶,也有配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的脂肪酶。浸水酶制剂国内尚无商品面市,据悉已有单位正在研制之中。国外有丹麦诺维信公司生产的NovocorS、德瑞(TFL)公司生产的ErhazymC、印度UNIPELL公司生产的UNIPELLM4酶浸水剂、希伦赛勒赫公司的AglntanPR以及汤普勒公司的TrupozymMS等。这些浸水酶的主要成分都是碱性蛋白酶,对非胶原蛋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最佳作用pH值一般在8~10。为了降低成本,也可选用糖
2酶脱脂 酶脱脂是利用脂肪酶对油脂分子的水解作用,达到除去生皮内油脂的目的。 脂肪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①脂肪酶在pH值8~10的范围内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②具有较高的耐热性;③能与表面活性剂相容;④能与其它蛋白酶相容。脂肪酶主要来源于动物、霉菌和某些植物。国内的脂肪酶产品仅有无锡酶制剂厂生产的2 1203脂肪酶,它是由假丝酵母2 1203菌株制得的,在制革工业中有过应用的报道。国外有丹麦诺维信公司生产的Greasex脂肪酶、酸性脂肪酶NovocorAD、德瑞(TFL)公司生产的碱性脂肪酶ErhazymLF和德国Carpetex公司生产的碱性脂肪酶UberolVPP4581等。上述酶制剂可广泛应用于浸水、浸灰及软化等工序。同传统的脱脂方法诸如皂化法、乳化法和溶剂法等相比,酶脱脂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脱脂均匀,脱脂废液中的油脂更易分离回收;②在浸水、浸灰等工序中使用脂肪酶,裸皮表面更洁净、平整;③可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甚至不使用表面活性剂;④能提高成革质量,尤其是可以改善绒面革的质量,有利于制造防水革的低雾化值的汽车座垫革;⑤对于多脂皮的脱脂,可以避免使用溶剂脱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脂肪酶脱脂,目前在制革、毛皮工业尚未普遍采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成本较高、难于控制。当然,也不排除观念上的原因。已有的应用实例是将脂肪酶用于猪皮酶脱毛之前的脱脂工序,也可以用于猪皮铬革软化工艺中结合解脂假丝酵母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