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纺织用热感应性树脂合成及应用技术

来源: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3日
对于地球环境问题,1997年在日本东京所举办的防止地球温暖化会议(COP3)中,各国政府已达成共识,要降低未来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而温室气体90%以上为二氧化碳,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其中一项是居住环境的节省能源,即提倡减少空调的暖冷气,夏天的温度设定在28℃以上,冬天的温度设定在20℃以下。在80年代美国太空总署所赞助的研究计划已成功地将相变化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所制成的微胶囊导入织物中。其主要目的在增进在高温环境下宇宙飞行服热性能的提升。虽然此项技术未被采用于太空相关计划,但其基本技术已被扩展应用于纤维及织物涂布上。现今具有PCM微胶囊纤维及发泡或涂布织物已广泛使用于如冬衣、手套、袜子、毛衣及鞋类等制品。目前所知大约有近800种天然或合成的PCMs,其主要差异性是在产生相变化的温度范围及其热储存能力的不同,不同链长的碳水化合物PCM可被应用于织物上,其特征为相变化发生的温度范围与人体皮肤温度相近。这些碳水化合物纯度可达95%以上,而且可互相调配混合以适应各种应用温度范围的需求。为防止外漏,PCMs通常被包覆形成小球状来做织物涂布应用,其微胶囊粒径在1~10μm间。微胶囊必须能够抵抗外力(如摩擦、剪切及压力)、热及大部份化学品。依照织物结构不同,PCM微胶囊主要可被应用于纤维内、涂料及发泡体中。PCM微胶囊导入纤维内技术,目前只限于压克力纤维,其制法为湿式纺丝。在涂料应用中,PCM微胶囊可搭配备类树脂(如压克力、聚胺基甲酸酯或橡胶乳液)涂布于织物或发泡体。最后在发泡体应用中,PCM微胶囊可与水发泡系统聚胺基甲酸酯混合,而后经过加热过程,使水逸散发泡。这类发泡体可以贴合方式应用于织物中。PCM微胶囊织物具有下列优点:(1)冷却功能-可吸收多余体热。(2)隔热功能-PCM可逸散出热而形成热障碍,降低人体热通量进入环境中,而减少
人体热损失。(3)热调节功能依所处环境温度变化情形,会造成PCM放热或吸热而达到温度调节效果,而使环境温度不致变化太大。上述各功能及耐久性主要与PCM微胶囊热容量有关。此外,相变化与应用上的温度范围关系要明了才可达到最佳使用效率。而织物结构会影响相变化的效率。例如较高密度且较薄织物效果有明显帮助。而较厚且较稀疏之织物结构则可促进PCM绝热效能。因此,为了得到较佳的热调节效果,基材上整体之PCM微胶囊热容量及织物结构之厚度及致密程度必须要做最适化研究才行。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