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酸性染料在大豆纤维上的吸附性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4日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轻化工程系 唐人成 梅士英 宋心远 陈文政

1 前言大豆资源丰富,豆粕价格便宜,从豆粕中可提取大豆蛋白,大豆蛋白的综合利用是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废物利用的一条良好途径。在20世纪40年代,曾经探索过利用大豆蛋白等蛋白质制造再生蛋白质纤维,以部分取代羊毛和蚕丝等天然蛋白质纤维,但再生大豆蛋白纤维存在强度低、沸水收缩率高等缺点,影响了其使用价值。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研究人员采用了将大豆蛋白与其它天然高聚物和合成高聚物进行共混纺丝的方法获得新的含大豆蛋白的化学纤维。2000年,中国专利报道了将大豆蛋白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再进行湿法纺丝的方法,当年这种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在中国河南省实现了工业化的生产。如今,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因其具有手感柔软、吸湿导湿性好、服用舒适等优点已经引起了纺织工业界的极大关注。事实上,中国生产的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是由20%的大豆蛋白和80%的聚乙烯醇组成,商业上简称大豆纤维。作者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的大豆纤维的氨基酸化学组成见表1。大豆纤维中最主要的氨基酸组成是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酪氨酸因在纺丝后处理过程中被完全交联,故未检出。大豆纤维截面呈腰子形、不规则哑铃形或花生形,大豆纤维的纵向或表面有不光滑沟槽,纤维中存在较大的空隙(图1)。大豆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对其染色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酸性染料、1:2型的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是目前大豆纤维染色所用的主要染料。尽管大豆纤维的染色工艺条件已基本成熟,但染色机理仍不是十分清楚。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四只酸性染料在大豆纤维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研究了解酸性染料在大豆纤维上的吸附机理,另外也探讨了pH值和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吸附的影响。2 实验部分2.1 实验材料纱线:60s的大豆纤维纱线是由苏州市新苏纶纺织有限公司提供,用2g/L非/阴离子洗涤剂、5g/L碳酸钠、3g/L硅酸钠和20g

/L 30%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于90℃精练和漂白60min。60Nm/2练白绢丝纱由桐乡巾天隆绵丝制品有限公司提供,42Nm练白羊毛纱为市售产品。染料:Everacid黄A-4R (C.I.酸性黄199)、黄N-3R (C.1.酸性橙67) 和橙N-G (C.I.酸性橙56)由台湾永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酸性桃红BS (C.I.酸性红)为市售产品。这些染料采用N,N-二甲丛甲酰胺溶解、在丙酮中析出的方法提纯。染料化学结构和分子量见图2。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