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我国荧光增白剂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一)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8日

竹百均,程德文荧光增白剂是一种生产许多轻纺工业产品必须要使用的功能性助剂,1959年原天津市染料厂将该厂染料专家陈亨在1958年研发的荧光增白剂VBL(化学结构属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从此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荧光增白剂工业.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奋斗,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荧光增白剂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发展成了荧光增白剂生产大国,年产量已达到14万t左右(按商品自然量计,下同),常年生产的荧光增白剂品种有20余个,它们分属6类化学结构类型,有多种商品剂型,这些品种的荧光增白剂分别适用于纺织印染、造纸、洗涤剂、塑料等多种行业,能基本满足国内相关行业生产的需要.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后,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我国一些品种的荧光增白剂又走向世界,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荧光增白剂出口量已近4万t,创汇超过1亿美元,已迈人世界上荧光增白剂出口大国的行列.1 50年的奋斗我国已发展成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荧光增白剂工业50年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两个发展时期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时期.1.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划经济时代.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模式,整个行业虽有所发展但进程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只有天津、上海、湖北省武汉、山东省的招远和蓬莱、河南省安阳、浙江省金华、辽宁省抚顺等地10余户企业按原化工部、纺织部、轻工部安排的计划生产所生产的荧光增白剂由相关的流通部门包销,常年生产的品种只有6个,即荧光增白剂VBL、荧光增白剂31#、荧光增白剂VBU、荧光增白剂BC(以上4个产品的化学结构属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型,主要用于棉麻等纤维素纤维、造纸、洗涤剂等);荧光增白剂DT(化学结构属苯并蟋唑类型,主要用于聚酯

纤维等);荧光增白剂AD(化学结构属吡唑啉类型,主要用于腈纶纤维、羊毛纤维等).全国荧光增白剂的最高年产量仅为1 300余t,相当于当年全国染料产量7万余t的1.86%,荧光增白剂与染料产量之比为1:53.85.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如美国1981年荧光增白剂产量为17 418 t,同期染料产量为87 002 t,荧光增白剂产量相当于染料产量的20.02%,荧光增白剂与染料产量之比约为1:5.0;又如日本1981年荧光增白剂产量为7 449 t,同期染料产量为42 725 t,荧光增白剂产量相当于染料产量的17.43%炭光增白剂与染料产量之比约为1:5.74.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1966年原化工部首次发布了我国第一个荧光增白剂产品质量的部颁标准(相当于现在的化工行业标准),即荧光增白剂VBL(C.I.85),标准代号为HG 2—382—66.其他的荧光增白剂产品都是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在这20多年来国内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对荧光增白剂的研究工作还不多,有关的学术期刊刊登的关于荧光增白剂的学术论文也很少,据笔者初步统计仅有20余篇.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