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我国荧光增白剂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二)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8日

竹百均,程德文1.2.1.5产品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两方面:㈠.制(修)订了几个产品的国家标准或化工行业标准①荧光增白剂VBL(化学结构属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型),1983年第一次修订,由化工部发布,标准代号为HG 2—382—83,1989年进行第二次修订,并调升为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代号为GB10661—89.1996年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调整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标准代号为GB/T 10661—1996.这也是迄今为止荧光增白剂产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标准.②荧光增白剂DT(化学结构属苯并嚼坐类型),1989年由化工部首次发布为专业标准ZBG 5701 1—89,1993年第一次修订并调整为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部发布,标准代号为HG/T 2556—1993.③荧光增白剂DCB(化学结构属吡唑啉类型),1993年由化工部首次发布,标准代号为HG/T 2555—93.④荧光增白剂BSB一2(化学结构属二苯乙烯基苯类型),1994年由化工部首次发布,标准代号为HG/T 2590—94,标准名称为《荧光增白剂BSB一2》.㈡.鼓励和指导企业制订产品的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对一些刚投放市场的新产品或生产企业少或生产量低的产品,产品标准管理的归口单位一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鼓励和指导企业制订这些产品的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这就为制订化工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创造了条件.上述已生产的荧光增白剂产品全部有相对应的产品质量标准.1.2.1.6市场服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之一就是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要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产品的科研、生产及应用是三个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而应用是体现产品质量的最终关键环节,也是经营活动的落脚点.一些有远见“市场意识&rdq

uo;强烈的企业,专门设置从事应用研究的机构把其作为用户的“试验室”,配备专职的销售工程师。指导用户从选择荧光增白剂的品种、商品剂型、最佳使用量、使用的方法、使用的效果比较及性价比核算等进行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为用户服务.1.2.1.7科学研究在这个发展阶段国内不少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重视对荧光增白剂的研究,并和企业联手初步构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共同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针对我国荧光增白剂工业当时的现状,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前所述生产量的迅速增长、关键和专用中间体实现了国产化、市场急需的荧光增白剂品种和商品剂型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推动产品标准化工作提高了产品质量等,都是科研结出的硕果.另外据笔者初步统计,在有关的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关于荧光增白剂的学术论文已达到250篇,已有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对荧光增白剂有关课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近10篇学位论文,申报并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