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剂原材料及配方技术是体现各类玻纤制品(包括纱、布、毡)内在质量的最关键技术,也是玻纤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业消耗品。行业中常将其重要性等同于IT行业的“芯片制造技术”。国际上这两项技术和产品分别属于两个行业(精细化工行业和玻纤行业)。其技术核心分为两部分:一是浸润剂原材料组分中最重要的组分成膜剂的合成制造技术——芯片制造技术;二是浸润剂中各组分选择的配方应用技术——“芯片组合技术”。上述两项技术在国内专业化、系列化程度均不高,且两项技术相互交叉,造成国内浸润剂原材料及配方技术仅处于国际中低档水平的局面。随着池窑技术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和产品大量外销,越来越多的厂家意识到玻纤制品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浸润剂原材料及配方技术,由于该技术直接关系到各类玻纤制品(包括纱、布、毡)内在质量,已经成为各大玻纤生产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从浸润剂原材料这一精细化工领域来看,国外各大化工企业,在制造品种繁多的精细化工产品的同时,也对浸润剂专用的化工原材料予以高度重视,几乎每一类型化工产品目录表上,列出了可用于玻纤浸润剂成膜剂的产品牌号,如道康宁、拜耳公司有专用于增强热塑性短切纱的水性聚氨酯品种。一些世界著名的环氧树脂生产厂商在生产通用型油溶型环氧树脂的同时,也对环氧树脂进行深加工,制成玻纤浸润剂专用水性环氧系列产品出售。同时国外还有专业生产浸润剂成膜剂的工厂,如DSM、国民淀粉等。这些专业厂家均看好中国玻纤这一广阔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准备或已在中国建厂,就近生产,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继国民淀粉在广东建厂后,DSM公司在上海斥资800万美元建厂,上述企业的投产,今后必将对国内浸润剂原材料生产厂家造成巨大冲击,不断削弱浸润剂原材料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
从浸润剂配方技术方面来看,国内各大
以推动玻纤行业浸润剂技术进步为己任的南玻院四所浸润剂基地,多年来为行业输出了大量的浸润剂技术、产品与人才。近年来,经过改制后成立了中材科技复合材料事业部浸润剂实业部更是确定了“成为国内领先的玻纤产业浸润剂系列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战略目标。浸润剂基地密切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制造技术,提高了装备的可控能力及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控制精度,从而生产出质量稳定,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性能接近国外同类品种的五大类系列化的浸润剂成膜剂,供各玻纤厂家选用。同时,浸润剂基地还大力发展浸润剂配方技术,通过优化浸润剂配方组分,取得浸润剂配方中各组分合理的平衡,以满足玻纤产品的各项性能要求。面对不同需求的玻纤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引导无浸润剂配方研发能力的企业,并协助技术力量薄弱的玻纤企业培养浸润剂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