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微胶囊整理剂在纺织品后整理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7日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大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1954年美国NcR公司利用微胶囊染料研制成第一代无碳复写纸⋯ 并投放市场以后,微胶囊技术才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20世纪70年代,微胶囊的制技术及工艺日益成熟,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并开发出了粒径在纳米范围内的纳米胶囊。由于微胶囊具有保护芯材物质免受环境影响,屏蔽味道、颜色、气味,改变物质重量、体积、状态或表面性能,隔离活性成分,降低挥发性和毒性,控制芯材物质的可持续释放等多种作用,因此微胶囊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农药、化妆品、金属切割、涂料、油墨、添加剂等多个领域,并已成为材料、化学、化工、生物和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国外,尤其是日本,每年申报的有关微胶囊技术的专利就达上百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微胶囊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微胶囊产品目前还主要依赖进口。本文就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后整理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促进我国纺织品后整理技术的发展。1 微胶囊技术和微胶囊的概念及意义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高分子成膜材料(通称壁材)将分散均匀的细小液滴或固体微粒甚至气体(通称芯材)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得到的微小粒子叫微胶囊。由于形成微胶囊后被包覆物的原有性质不发生改变,并且可以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在外部压力、摩擦、温度、pH值、酶、燃烧等条件作用下,使微胶囊破裂或通过微胶囊壁的扩散作用而释放出来,既避免了直接应用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又可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因此有关微胶囊技术的应用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微胶囊主要由芯材(也称囊心或囊核)和壁材(也称囊壳、囊壁或囊膜)2部分组成,其外形呈球形、肾形、谷粒形或其它形状,直径一般在500 m以下。在染整加工中,采用微胶囊技术有利于节水、节能,属于环保型染整
技术。2 微胶囊功能整理剂在纺织品后整理中的应用后整理是纺织品染整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对纺织品的风格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能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是纺织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的重要途径。在纺织品生产中,功能性纺织品的生产方式主要有2种:①先制备功能纤维,然后再制成各类功能性纺织品;② 用整理剂对纺织品进行后处理加工,以使其获得各种功能。比较而亩,第1种方法所得的功能性纺织品的效果比较持久,即耐洗性好,但功能纤维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同时对整理剂的要求也比较高。第2种方法虽然还存在整理品手感较差、耐洗性较低等缺陷,但由于不经过纺丝过程,故对纺丝工艺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对整理剂的要求较低,加工处理过程比较简单,但所得功能纺织品的耐洗涤性较差 。在纺织品后整理中,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如利用一些特殊的聚合物作壁材,将一些不能直接应用或直接应用时存在问题和弊端的整理剂或特种功能材料先制成功能性微胶囊(即微胶囊整理剂),然后再用于纺织品整理,则不仅可使纺织品获得传统工艺所能达到的功能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纺织品获得传统工艺无法达到的神奇效果,解决传统工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较多的微胶囊整理剂主要有:芳香微胶囊、抗菌微胶囊、阻燃微胶囊、调温微胶囊、驱蚊微胶囊、变色微胶囊(包括热敏和光敏2种)和防紫外线微胶囊等品种。下面主要介绍其应用研究状况。2.1 芳香微胶囊芳香纺织品不仅给人带来香味,而且具有医疗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由于香精的组成十分复杂,且大多为油性易挥发及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物质,直接应用,不仅成本较高,留香期短,而且不耐水洗。为改善这一不足,芳香微胶囊便应运而生。芳香微胶囊是以一定壁材包覆香精或香料而制成的微胶囊,又称香味微胶囊或香料微胶囊,也称微胶囊香精。这种产品开始时仅限于印花布的生产,目前已发展到服装、
领带、围巾、床单、手帕、袜子等多种纺织品上 。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