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双苯并唑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合成路线综述(一)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1日

葛广周 双苯并唑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是指分子中 含有两个苯并唑基团且对称地分布在二苯乙烯基 团两端的一类荧光增白剂,它们的结构相似,只是外 侧苯并唑环上的取代基不同,其结构式一般可用下 列通式表示:R、R1是氢、(C1~C4)烷基、(C1~C4)烷氧基、芳基、甲酸酯基或卤素等.R、R1可相同或不同,形成对称或不对称 的双苯并唑二苯乙烯化合物,它是二苯乙烯(又称 茋)和苯并唑基团结合,使共轭体系延长所产生的 一类化合物.这类荧光增白剂非常重要,已工业化的 产品都属于高性能品种. 当R=R1=氢时,即为C.I.荧光增白剂393=C.I.荧 光增白剂219∶1(国内商品名荧光增白剂OB-1、DBS), 是双苯并唑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的代表品种,是嗪恶 目前所有的荧光增白剂品种中耐热牢度最高的;当 R=R1=甲基时,即为C.I.荧光增白剂185∶1(国内商品 名:荧光增白剂OB-2);当R=氢,R1=甲基时,即为C.I. 荧光增白剂368=C.I.荧光增白剂185∶2(国内商品名: 荧光增白剂SCK);也有资料认为,荧光增白剂OB-2是 C.I.荧光增白剂368(另一国内商品名:荧光增白剂KSN). 但C.I.荧光增白剂368可能是含它们的荧光增白剂混 合物,而主体成分是荧光增白剂SCK;当R=R1=甲酸甲 酯基时,即为C.I.荧光增白剂317(国外商品名:Hostalux SE),该品种国内未生产. 由于塑料和合成材料的快速发展,对双苯并唑 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的需求也快速增加,以此为主 体结构的荧光增白剂品种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的研 究非常活跃,有关的合成研究报道很多.[1]66 双苯并唑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的分子结构 分析可归纳出此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主要通过2类 单元结构的合成来完成,即苯并唑环和二苯乙烯双 键的合成.就结构是否对称方面,此类荧光增白剂的 合成工艺稍有差异,

但机理相同.荧光增白剂OB-1的 分子结构又是双苯并唑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的 主体结构(母体骨架).为叙述方便,下面就以荧光增白 剂OB-1的合成反应为例,对双苯并唑二苯乙烯类 荧光增白剂的合成工艺进行综述.

1苯并唑环的合成途径 苯并唑环的合成均采用兰登贝格(Ladenburg) 苯并唑合成法(由邻氨基酚类和羧酸及其衍生物或 醛类发生环化缩合反应得到取代苯并唑的合成方 法).反应得到可被分离的中间体邻酰胺基苯酚,并进 一步环合脱水得到苯并唑化合物. 通常合成双苯并唑类化合物的方法是以双羧 酸或其酰氯等为原料,与邻氨基酚类化合物经高温缩 合生成对称化合物,或者分别与不同取代基的邻氨基 酚经二次缩合生成不对称化合物(一次缩合的产物如 不分离,继续缩合得到的常常不是单一双苯并唑二 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按此途径,荧光增白剂OB-1等 的合成可由4,4'-二苯乙烯二羧酸及其衍生物(如酰 氯、酯、亚胺酯化物、腈等)与邻氨基酚类环合制得. 1.1 4,4'-二苯乙烯二酸合成法(4,4'-二苯乙烯二酰 氯合成法) 4,4'-二苯乙烯二酸合成法反应式如下: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